2023年02月01日 第07版:
  • 竹海中兴起绿色富民大产业

    宣城市是竹资源大市,现有竹林面积270万亩,立竹32亿株,其中毛竹205万亩,竹林面积占全市林地面积25%,占全省的一半,目前宣城市竹产业年产值达200亿元,带动就业52万人。

    做优竹林基地

    提效益促增收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提起宣城市广德市林业发展,首先想到“竹”的坚韧品质。在广德市西北郊,一山远望如卧,得名“横山”。沿着横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小径蜿蜒而上,一路上山气氤氲、竹篁幽静,记者来到我省唯一的竹类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

  • 老旧小区换新颜

    “现在脚手架拆掉了,住宅楼外立面刷上的新颜色,真是眼前一亮!”张女士在物华苑小区住了10多年,如今,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小区的新模样让她十分惊喜。

    位于合肥市长丰县花园社居委的物华苑二期小区建成已有10多年,此前外墙残缺破损、雨水管网破旧生锈。去年该小区被纳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建设,小区基础设施升级,旧貌换新颜,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显著改善。

  • 苗木花卉富乡村

    1月29日正月初八,当人们还沉浸在过年的节日氛围里时,枞阳县麒麟镇绿洲苗木基地里却是一片繁忙景象。种植大户詹勇指挥七八个工人挖树、打包,忙得不亦乐乎,不远处的路边,工人师傅们正在把包装好的小叶榆造型树苗吊上货车,准备运到外地。

    说起今年苗木生意,詹勇心里乐开了花,他说,多亏了镇里帮忙搭平台,成本降低了,销量增了二三成,今年苗木价格明显较往年有所提高,粗壮的优质造型苗木树种更是抢手,经济收入十分可观。

  • 去年我省绿色低碳产品出口增长超九成

    本报讯(记者 何珂)近日,记者从合肥海关获悉,去年我省出口绿色低碳产品(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和电动载人汽车)350.1亿元,比2021年同期增长90.4%。其中,1月份同比增速最快,达145%,11月份出口值最大,达38.4亿元。12月份出口36.8亿元,增长59.1%。

  • 第二批省级重要湿地名录公布

    本报讯(记者 汤超)日前,经省政府批准,省林业局、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联合公布第二批安徽省重要湿地名录,黄陂湖、瓦埠湖、南漪湖、花园湖、竹丝湖、谷河和东草湖7处湿地入选,总面积达2.95万公顷。

    湿地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和气候变化的“调节器”。2017年,安徽省公布第一批省级重要湿地名录52处。此次公布的第二批省级重要湿地,生态环境优良,生态区位重要,是小天鹅、白琵鹭等重点保护鸟类的栖息地、繁殖地、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这是安徽扎实推进湿地分级管理、加大湿地保护力度的重要举措。至此,安徽重要湿地保护范围基本涵盖全省主要的湖泊湿地和候鸟重要栖息地。湿地分级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进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新阶段。

  • 办税“不打烊” 服务更便民

    春节假期,为最大程度满足广大外出务工、经商、就学等返乡人员不动产登记办税需求,破解“工作时间没空办,休息时间没处办”的难题,安徽省税务局等部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春节期间不动产登记、办税‘不打烊’”便民服务。

    春节前,省税务局会同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制定工作方案,统一部署全省各地开展不动产登记和办税预约办、定时办、定点办等,为群众提供“春节不打烊”便民服务。同时,通过互联网网站、税务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广泛宣传业务办理事项、地点、时间等,确保群众“来了就办、一次办好”。

  • 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完成热滑试验

    本报讯(记者 王弘毅)记者1月31日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近日,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完成热滑试验,为联调联试和通车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据介绍,此次热滑试验是在接触网带电情况下,检查车辆、供电、接触网、轨道等系统匹配运行情况。

    据了解,滁宁城际铁路是全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是推进滁州至南京交通基础建设互联互通的重点项目,承担着安徽滁州、江苏南京两地沿线城际公交出行的骨干功能。滁宁城际铁路西起京沪高铁滁州站,对接江苏省正在规划建设中的新南京北站,线路全长54.4公里,设站16座,其中地下站3座,高架站13座,平均站间距3.62公里。通车运营后,将有效促进滁州、南京两地同城化发展,加速推进滁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加强安徽与沪苏浙之间的纽带联系。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