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9月4日上午,在安庆市迎江区沐阳之家残疾儿童康复中心五楼康复区,面对患者小吴,吴江玲老师介绍说:“小吴刚来时不会走路,也不开朗,经过长期理疗,她学会了走路,也学会了唱歌。” 说着说着,吴江玲眼角泛出幸福的泪花。
吴江玲是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师,一次偶然的邂逅,吴江玲老师下定了要帮助脑瘫儿童的决心。2009年5月,吴江玲带着3岁的儿子在公园玩,看到了一名5岁的脑瘫患儿飞飞,孩子父母一脸无助。“小孩是痉挛型患者,走路的姿势不对,这样会耽误孩子的成长,这是我的电话,相信我的话每个周末我会给孩子免费做康复治疗。”真挚、热情的话语打动了患儿的家人。在吴江玲老师的指导下,飞飞各项功能都得到了提高。后来,在她的倡议下,学校同意周末将康复治疗技术实训中心向小患者们免费开放。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淮河岸边,同学们每天都能感受身边的变化,如何描绘美丽乡村,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多读书。”9月5日上午,在五河县临北回族乡初级中学槐花文学社,夏玉桥老师对新入学的学生提出要求。
今年57岁的夏玉桥老师,师专毕业后分配到五河县偏远的临北回族乡初级中学任教,至今已有39年。“期间也有些学校来找我,要把我调到省城,被我婉言谢绝。我已融入了这块土地,我离不开这里的孩子!” 夏玉桥老师笑着说。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2012年3月,他创办临北初中槐花文学社,鼓励学生把看到的写出来、说出来。文学社就像春天的小雨,滋润着学生对文学的求索和热爱,同学们先后在《东方少年》《美文》《作文通讯》《初中生写作》等全国20多家报刊上发表文章400多篇,40余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作文竞赛大奖。
“我们一起努力学习,用青春来证明!”9月6日上午,泾县中学高三(5)班,学生们在潘家媛老师的指导下编排英语话剧《致青春》。潘家媛笑着对记者说:“这英语话剧是我们新编的,就是让学生全体参与,扩大他们的词汇量,快乐学习英语。”
“80后”老师潘家媛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英语专业,2007年来到泾县中学。“高中生不能像小学生,必须由外因转化到内因,变成我想学习,而不是为谁学习。”这是潘家媛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潘家媛为全班每个学生“量体裁衣”,制定了阶段性目标,她利用课后及晚自习时间找后进的学生谈心,增强学习信心。教学中,潘家媛跳出传统题海模式,开设了大量的文本和原著阅读课,编排英语话剧,让学生参与进来,丰富学生们的词汇量。班上的同学受益匪浅,感慨说他们从害怕英语到爱上英语。她所带的班级最后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任教以来,潘家媛出版专著2本,编写教材3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