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2023年01月10日 第12版:
  •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刷新世界纪录” 入选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本报讯(记者 汪永安)近日,由科技日报社主办、部分两院院士和媒体人士共同评选出的2022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揭晓。科学岛“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刷新世界纪录”入选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去年8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制的国家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再攀“科技高峰”:其混合磁体(磁体口径32毫米)产生了45.22万高斯(即45.22特斯拉)的稳态磁场,刷新了同类型磁体的世界纪录,成为目前全球范围内可支持科学研究的最高稳态磁场。

  • 边缘计算,从“边缘”走向中心

    如果CPU是稳定的带头大哥,那GPU和DPU这两个小弟,在数据中心变革的背景下,逐步从边缘走向中心,迎来了自己的春天。“科大人”李甫早在几年前看清了这点,从硅谷回国创办公司,扎根数据中心和边缘计算,希望利用网络技术解决计算体系变革中遇到的问题。

  • “最薄”非线性量子光源首次实现 成果发表于《自然》杂志

    本报讯(记者 陈婉婉)记者1月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任希锋教授等人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仇成伟教授、郭强兵博士等合作,首次利用新型二维材料NbOCl2的非线性过程实现超薄的量子光源,厚度可低至46纳米,是目前国际报道的最薄非线性量子光源。1月4日,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 “人造太阳”基础物理研究有新成果

    本报讯(记者 汪永安)实现高性能等离子体稳态运行是未来聚变堆必须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人造太阳”东方超环EAST团队发挥体系化建制化优势,取得系列原创性的基础物理研究成果。1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发表该团队在高能量约束先进模式等离子体运行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 小知识

    边缘计算着重要解决的问题,是传统云计算(或者说是中央计算)模式下存在的高延迟、网络不稳定和低带宽问题。在5G+物联网+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推动下,全球边缘计算产业蓬勃兴起。随着应用和数据量激增,网络带宽与计算吞吐量均成为计算的性能瓶颈,同时终端设备产生海量“小数据”等实时处理需求高速增长,带动边缘计算成为数据时代技术落地的重要计算平台,成为满足行业数字化转型中敏捷连接、实时业务、隐私保护等关键支撑。边缘计算作为巨大的增量市场,近年来同比增速均在50%以上。据CCID数据显示,2020年,边缘计算市场规模达199.4亿元,同比增长62.2%;2021年中国边缘计算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25.3亿元,同比增长63.1%。如果说,云服务在信息堵塞的情况下,难以远水解近渴,那近在咫尺的边缘计算,则能就近方便,提供及时即刻服务。

  • 远程智能巡视助力电网安全度冬

    本报讯(记者 陈婉婉)“姬村变电站巡检完毕,各项设施运行正常。用时4分半钟!”近日,大雪中,国网宿州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人员刘要辉兴奋地汇报。过去,此项巡检工作至少要4小时以上。

    这也标志着国网安徽电力科学院“变电站远程巡视图像有效性评估和成像装置标准化布点研究”,在220千伏姬村变电站试点应用,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对站内53个成像装置开展远程巡视图像有效性评估,指导成像装置选型、布点和巡视点位设置,实现全站主设备278个巡视点位高精度识别。

  • 安徽省科技馆新展馆闪亮初现

    1月4日,位于巢湖岸边的安徽省科技馆新展馆室外总体工程已接近尾声,进入室内布展设计阶段。该展馆占地5万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地上5层,地下1层,异形钻石面幕墙充满金属科幻感,包含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球幕影院、天文馆等。下半年,这座科技感十足的新展馆就可与市民见面,预计每年接待量可达200万人次,惠及线上线下约4500万人。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