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稳态强磁场刷新世界纪录、二氧化碳“变”葡萄糖和脂肪酸等2项成果入选2022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区域创新能力跃升至全国第7位,连续11年居全国第一方阵。合肥国家实验室率先入轨运行;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增至6个、总数居全国第5位,国家高新区总数升至8家,居全国第8位……2022年以来,安徽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抓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了“科教大省”向“科技创新策源地”的跨越发展。
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一个6米多高的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产生了45.22万高斯(即45.22特斯拉)的稳态磁场,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可支持科学研究的最高稳态磁场。
“磁场越高,科学发现的机遇越多。”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房震说,强磁场能为物质科学研究创造极端实验条件。在强磁场实验环境下,物质特性会受到调控,有利于科学家们发现物质新现象、探索物质新规律。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是国际上首个在超导量子路线上具有实现量子优越性潜力,且对外开放的量子计算云平台,强有力地推动了量子计算软硬件生态建设。
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的何贤杰担任安徽财经大学学术副校长,来自南京大学的龙亿涛和来自浙江大学的罗坤分别担任安徽工业大学学术副校长,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周慧芳担任蚌埠医学院学术副校长,来自上海大学的高彦峰担任安徽工程大学学术副校长……近年来,我省多所省属本科高校相继通过选聘,引入来自沪苏浙地区高校的专业人才担任学术副校长。
近日,记者走进蒙城县兴农绿港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5号玻璃温室,室内高高挂起一个显示屏,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数据一目了然。
“玻璃温室是基于农业温室环境的高科技智能温室,蔬菜全部采用椰糠无土栽培模式,智能环境控制系统让室温保持恒定,水肥一体化系统根据数据分析提供适宜的水和养分,正压通风系统送来二氧化碳。”兴农绿港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办公室主任戴晓伟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