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滁州建市30周年。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重困难挑战,滁州市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忠诚尽职、奋勇争先,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2022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1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7.9亿元,均居全省第三;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居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分别居全省第三、第五。在“赛马”评议中,经济运行连续四个季度全省第一,营商环境连续三个季度全省第一。获评全省信访工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
滁州与南京山水相连,地域相近,人缘相亲。作为安徽东向发展“东大门”,去年以来,该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充分发挥“双圈互动、左右逢源”的区位优势,深度融入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加快与南京同城化步伐,全力提升在一体化中的嵌入水平,争当安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排头兵。
滁州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深入实施“双招双引”质量突破年、有效投资攻坚年行动,全力扩大有效投资,连续三个季度获省投资“赛马”表扬激励。开展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协会招商,疫情期间做到联系、洽谈、跟踪、感情、责任“五个不断”。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坚持常态化、接待客商,每周轮番出征招商,每月一调度、每季一观摩,定期召开产业链链长会、企业家早餐会、双月座谈会。实行“一套班子、一只基金、一个协会、一个研发平台”,创新“一条产业链、一个产业链党委、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专班”模式,推深做实“八大产业链”。
去年,滁州市新增10项国家级、11项省级改革试点。农村改革试验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3项“国字号”整市试点扎实推进。稳粮保供、综合医改以及全国首笔“宅改贷”金融创新产品、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全国首个村级乡村振兴产业基金落地、全省首批林业碳票发放并完成首单交易等改革创新举措不断涌现。全面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000家,27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立中国光伏材料创新应用研究中心、安徽省半导体与智能传感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入选中国数字城市、数字经济“双百强”。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滁州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区域创新能力连续3年进位,增速居全省第一。
滁州市全力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等高对接沪苏浙体制机制,深入开展“省内对标先进、省外对标苏州”活动,出台全省首部地方性法规《滁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126项服务事项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去年,企业群众平均办事环节减少10.23%,减少提交办事材料21.98%,平均审批时限减少34.38%,营商环境18项一级指标中,7项流程缩短、11项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推行365天“不打烊”服务,率先设立企业帮扶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率先推行“企业服务包”制度。“诊千企、优环境、促和谐”活动获评全国工商联系统年度实践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