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23日 第05版:
  • “小麦苗情总体好于常年”

    眼下正值冬小麦返青的关键期,抓好春季田管对夺取夏粮丰收至关重要。近日,记者走进皖北小麦主产区,探访春管一线,寻觅粮食稳产丰产“密码”。

    一场春雨过后,皖北大地苏醒过来。在濉溪县小麦高产示范区,绿油油的麦田格外养眼,记者随柳丰种业公司负责人刘超踏进麦田查看苗情,双脚立即粘上厚厚一层泥土。

  • 公开承诺:“有事就找我”

    2月15日,寿县张李乡张李村村民索改敏一大早就出门,前往离家500米远的寿县衣戈服装厂上班。丈夫在宁波打工,公公身体不好,还有3个孩子需要照顾,她很珍惜这份家门口的工作。

    这份工作源自春节后的一次“偶遇”。2月4日,在村里的招工点,一位热心人向她介绍了寿县衣戈服装厂,从介绍、联系到正式上班,一路跟踪服务。事后,她才知道这位好心人是张李乡乡长,而微信里的一句“有事就找我”,让她很暖心。

  • 税收大数据助企“迎春复苏”

    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当前,我省税务部门切实为企纾困促发展,充分运用税收大数据,通过“走访问需求、筛选匹配数据、全程跟踪服务”的闭环式服务机制,为有购销需求的企业寻找潜在供应商或采购商,畅通产业链供应链。

    “如果没有税务部门的帮助,我们不可能这么快复产。”近日,芜湖科逸住宅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忠义高兴地对记者说。

  • 备足农资保春耕

    “最近一段时间温度较低,要多观察、防冻害,必要时使用肥料促进苗情转化。”近日,在铜陵市义安区胥坝乡龙潭村的一片麦田边,农技人员一边查看小麦生长情况,一边为种植大户黄华龙讲解当前小麦田管注意事项。

    “科学田管可是农业丰收的保证呢!”黄华龙告诉记者,近期阴雨天气多,他比较担心赤霉病的发生,农技专家到田间开展现场指导,对于种粮人来说,帮助很大。

  • 合肥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2月22日,徽动消费·合肥GO——“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启动新征程仪式在合肥天鹅湖万达举办。

    据悉,去年8月,合肥市获批成为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首批便民生活圈共服务社区居民约41.5万人,累计新建和改造各类业态网点2800多个,完成80余家城区菜市场改造升级,建成城市阅读空间超110个,新开公办幼儿园60余所、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2.4万多个,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9万个以上。同时,合肥市还上线、完善各种“智慧平台”,如“合肥家服、智慧停车、智慧食堂、运动合肥、智慧社区”等示范项目。生活圈内居民综合满意度超90%,切实将服务半径在步行15分钟内的社区商圈,打造成居民便利消费的新场景、大舞台。

  • 今年七措并举防御水旱灾害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记者 黄垚 刘诗平)记者22日从水利部获悉,水利部门将聚焦推进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能力建设,提升流域水工程调度水平,消除度汛风险隐患等七方面举措,做好今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表示,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和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目标,坚持未雨绸缪、关口前移,打有准备之仗。

  • 明中都遗址考古公布新成果

    本报讯(记者 晋文婧)记者日前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明中都遗址2022年度考古发掘又有重要发现。其前朝宫殿区附属建筑遗址、内五龙桥遗址以及午门马道遗址等考古发掘成果,进一步补充了元至明清时期宫殿布局进程的资料。

    2022年,在前期考古工作基础上,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度联合故宫博物院、凤阳县文物管理所对明中都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前朝宫殿区正殿西侧附属建筑基址,相当于北京故宫“中右门”的位置,此次发掘揭露了该建筑基址的东半部。内五龙桥遗址位于明中都宫城内午门北侧的内金水河上,共有5座,本次发掘了其中一座正对着西掖门的桥址。午门马道遗址位于午门城台东侧,发掘揭示出马道、城台、城墙、连廊的基本形制结构和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营建次序。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