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5日 第07版:
  • 铜陵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质效

    本报讯(记者 刘洋 通讯员 孙照柱)今年以来,铜陵市持续做好公共资源交易流程“减法”,推出“指尖上的交易”等措施,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质效。

    铜陵市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减环节”,深化“互联网+招标采购”,推动电子签章、电子证照等电子材料在交易各环节的应用,实现投标“不跑腿”、开标“不见面”,每年可为投标企业节约费用近2亿元;开通电子交易“指尖办”,投标人只需使用智能手机,即可进行身份验证、电子签名盖章、远程解密标书、在线答复询标等操作。

  • 亳州推行“智能宫格”评标新模式

    本报讯(记者 武长鹏)近日,亳州市党风廉政教育中心三期项目主体工程项目,在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顺利结束项目评审。与以往不同,此次评标为安徽省首次采用“智能宫格”评标模式,参与项目的5名评标专家身处不同房间的评标“宫格”中,在智能评标系统的监督见证下,独立开展线上评审活动。

  • 宣城多措优化电力营商环境

    本报讯(记者 张敬波)记者11月21日从宣城市经信局获悉,今年以来,该市强化内部协同、政企协作和数据共享,落实落细惠企政策,全面提升“获得电力”服务保障水平,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

    为提升办电便利度,宣城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刷脸办电”试点全覆盖,实现线下办电由“一证”到“零证”新突破。

  • 讴歌新时代

    11月24日,中国文联“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新时代文明实践暨安徽省文艺界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宁国市云梯畲族乡,为当地群众送上了讴歌新时代的节目。

    本报通讯员 李晓红 杨超 摄

  • 淮南潘集区织密基层廉政网

    本报讯(记者 柏松)近年来,淮南市潘集区纪委监委依托纪检监察协作区,定期组织纪检监察干部主动深入村居一线,采取以案施教、以案说法、以案析理等形式,对基层党员干部进行面对面廉政警示教育,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增强法纪意识,推进廉洁文化入脑入心,打好廉政“预防针”。

  • 全椒全力提高法援服务质量

    本报讯(记者 罗宝 通讯员 陆尧)前不久,全椒县7名建筑工人来到该县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追讨工程承包人拖欠的工资。当日值班的承办律师执业年限短,经验不足,中心立即启动“增援”制度,安排经验丰富的尚昌根律师办理,让这起讨薪案件很快得以了结。

    全椒县创新建立“增援”制度、第三方评估机制,并将“参与法律援助民生实施情况”纳入律师年度考核范围。

  • 窗口民警助失散姐弟团圆

    本报讯(通讯员 晏艳)近日,广德市公安局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接到汪先生的求助电话,寻求窗口民警帮助寻找失散20余年的姐姐。经了解,汪先生的姐姐于20余年前在广德被人领养,期间两人一直没有联系。窗口工作民警将他的描述一一记录,着手开展找寻工作。

  • 多方联动保通关

    “经过海关的沟通协调,货物终于顺利报关,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否则会因延迟交货而蒙受损失。”近日,位于马鞍山慈湖高新区的企业科沃精密化学(安徽)有限公司行政经理郝文龙一脸轻松地说。

    据了解,近期科沃精密化学(安徽)有限公司有一批橡胶促进剂需要出口印度,因为这批货物属于危险化学品,按程序在企业属地海关检验后,就可以向口岸海关报关。没想到的是,这批货物在通过马鞍山海关现场检验后,向口岸海关即南京海关所属的新胜圩海关报关时,却出现口岸海关无法查询到货物信息的意外情况。焦急时分,郝文龙向对货物进行检验的属地海关寻求帮助。

  • 省残联原二级巡视员汪兴华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本报讯(记者 李浩)日前,经省委批准,省纪委监委对省残疾人联合会原二级巡视员汪兴华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汪兴华身为党员领导干部,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在组织谈话函询时不如实说明问题,对抗组织审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收受礼金、购物卡,违规设立、使用小金库;官商勾结、擅权妄为,公然将权钱交易黑手伸向为残疾人服务的民生工程,中饱私囊,非法收受巨额贿赂。

  • 郎溪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公告

    经郎溪县人民政府批准,郎溪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决定公开出让2022-62号等五宗工业用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出让宗地的基本情况和规划指标要求(见下表)

    其他需要说明的宗地情况:2022-62号等五宗工业用地按照“标准地”要求出让。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