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5日 第05版:
  • 一粒种子育出一段“蔬果奇缘”

    11月22日是小雪节气。当天,和县正热热闹闹地举办着一项已持续了13届的特色活动——蔬菜博览会。蔬菜产业相关的专家、企业、商家、农户从四方赶来,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丰收蓝图。

    来自安徽农业大学科技攻关团队的师生们,既是这次盛会的嘉宾,更是主角。这里展示的精品蔬菜水果,大都饱含着他们的汗水,这是一段高校和地方跨越十多年结下的“蔬果奇缘”。

  • 育好乡村振兴“领头雁”

    11月17日,记者来到六安市金安区孙岗镇新桥村手工锅巴加工坊,远远就能闻到锅巴的焦香味。

    “现在是锅巴厂最忙的时候。上周区里组织的培训班,让我们结识了不少新的合作伙伴,年底锅巴的销售会更好。”新桥村驻村第一书记王玉玲告诉记者。

    王玉玲所说的培训班,是金安区委组织部和人社局于11月10日开设的“金马花开 农夫市集”首届乡村集体经济负责人和乡村振兴带头人创业培训班。

  • 接地气才能聚人气

    与汪承刚教授走在一起,面上有光。无论是在蔬菜博览会展馆,还是在田间、企业,一路上问候他的人一个接一个,那股亲热劲里透着格外的尊敬。

    汪教授的这份“好人缘”来自为农民实打实解决问题。如今的农业生产,早已超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粗放模式。农业现代化需要更新观念、创新思维,农民对科技的渴求,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旺盛。高校科研团队长期走在“高精尖”的科技前沿,如何让前沿技术转化成生产力来满足群众需求?安徽农业大学交出了一张让人拍手称赞的答卷。

  • “菜篮子”拎得舒心又放心

    11月23日,合肥市包河区万国农贸市场内,市民在选购蔬果。该市不断对传统菜市场进行改造升级。市场内农残检测公开透明,设立公平秤、志愿服务台等,一项项便民惠民举措承载着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幸福”。

  • 农民评职称 评出好导向

    近日,人社部官网发布消息,河北石家庄的两位农民获评“新型职业农民”初级职称,引发广泛关注。据了解,近年来,我省也积极探索开展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审,对符合条件的农业领域引进高层次人才,开辟职称评审绿色通道。

    农民评职称的新闻屡见报端,某种程度上是为农民“正名”。通过农民职称评定,强调农民的职业化色彩,让人们逐渐意识到,农民是可自由选择的职业,而不再是被赋予的身份;农民是可致富、有尊严、有保障的职业,而不再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这种社会认知的改变,不仅改善了农民处境、提升了农民地位,也让年轻人在择业时会考虑农业、愿意回到农村,无疑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 张文博:点燃警营青年的责任担当

    近日,党的二十大代表、省白湖监狱管理分局民警张文博,又一次成了他的母校安徽警官职业学院的学弟学妹们追的那颗“星”。

    去年,作为新时代政法英模代表,张文博在母校所作的先进事迹报告,在警院学生中引起热烈反响,报告会甚至一度秒变“追星现场”。这一次,以党的二十大代表身份回母校宣讲,教室里、操场上,张文博所到之处,均被大家团团围住,学弟学妹们纷纷拉着他们的“张学长”聊心得、谈体会。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