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晓群)7月12日,省委政法委员会2022年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韵声出席并讲话。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钱三雄主持会议。董开军、陈武出席会议。
会议强调,要坚持政治统领,把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政法系统政治建设根本要求,不断提高政治“三力”,做到思想上高度认可核心、政治上绝对忠诚核心、行动上坚决捍卫核心。要坚持问题导向,把做好党的二十大维稳安保督导反馈问题整改作为当前全省政法机关重点工作,确保整改取得实实在在成效。要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政治安全风险和其他重大涉稳风险。要坚持长效常治,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中,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要坚持改革驱动,加快构建科学合理、规范有序、权责一致的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要坚持改进作风,把整治“虚、躲、冷、粗、假”突出问题作为着力点大力推进执行力建设和提升,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落地见效。
对口帮扶 科技强农落实处
7月的江淮大地骄阳似火。7月6日,记者在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见到了科技特派员乔玉强博士。来自省农科院作物所的他,正与种粮大户徐淙祥一起查看苗情,指导玉米大豆带状种植田间管理。
“2011年我被派往太和县对接服务‘淙祥合作社’,至今已有10多个年头了。总书记的回信给了农业科研工作者莫大的鼓励。”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定点帮扶科技特派员乔玉强难掩激动的心情。
本报讯(记者 张岳)7月11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宋国权来到合肥市劳动公园户外劳动者幸福驿站、合肥热电集团、包河工人文化宫建设工地等,看望慰问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建筑工人、交警等一线劳动者,组织开展“送清凉”活动。
活动指出,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健全、联系企业紧密、善于发动职工群众的优势,统筹用好各方资源,积极拓展“幸福驿站”“职工之家”等功能,为高温天气户外作业职工避暑休息提供便利。各级工会要多深入基层生产一线,积极督促相关企业压实防暑降温主体责任,切实保障高温季节特殊行业岗位的各项津贴标准及相关待遇落实,要求企业负责人以职工需求为导向,使企业的发展红利更大程度地惠及广大职工,切实保障职工权益。要充分发挥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作用,依法对用人单位的高温作业、高温天气劳动保护措施实行监督,同时加强防暑降温、劳动保护知识的宣传,帮助一线户外工作者平安度夏、健康度夏、清凉度夏。
本报讯(记者 汪国梁)7月12日,我省国资系统新兴产业发展基金、产业转型升级基金、碳中和基金、工业互联网基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战略投资基金等7家基金公司正式成立并举行揭牌仪式。
7只基金由省国资委督促指导相关省属企业发起设立。其中,新兴产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碳中和、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混合所有制改革6只基金为母基金,战略投资基金为服务全省重大战略的直投基金。“6+1”基金资本金总规模在400亿元以上,计划主导或参与设立若干只子基金,吸引社会资本600亿元以上,形成总规模1000亿元以上的基金集群。
本报讯(通讯员 师实)7月12日上午,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筹委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副省长王翠凤出席会议并讲话。她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省第十五届运动会赛前赛中赛后各项工作。
会议强调,要坚持安全大于一切,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严格执行“五有一网格”要求,科学精准抓好涉赛人员、场所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全面、深入、细致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完善重大舆情应急处置机制。要抓好场馆设施测试检验,完善赛后利用机制。统筹安排各项比赛,压紧压实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主体责任,坚决防止违规失德事件。要办好开、闭幕式,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弘扬主旋律,彰显安徽特色、滁州风采。全力抓好交通、环境、医疗、食宿等各项保障工作。
我国北纬33度地区是南北过渡地带,基本位于淮河沿岸和秦岭之南。这里光热资源丰富、雨水充沛、地势开阔,适宜农耕,民间素有“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赞叹。享誉全国的“皖北粮仓”就坐落在这一区域。然而过去由于耕作方式粗放、生产条件落后、技术水平相对偏低等原因,这里的小麦单产较低。近年来,在科技春风的吹拂下,这片土地的种粮活力被唤醒。
7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泗县泗城镇关庙村山芋种植基地,满眼是绿油油的喜人景象。10位农民戴着口罩、手套,背着药箱,保持间隔距离,正在喷施药水。
“下地前,俺和工人都去村头做了核酸检测。干完活,大家立即回家,绝不在外多停留。”茂繁家庭农场负责人刘麦说。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给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的重要回信激励我们要扛稳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我们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走好科技强农之路。
确保粮食安全要从种源安全上寻支撑。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们要系统全面布局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牢牢掌握粮食种业的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