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1月30日, 2023年省暨合肥市“宪法宣传周”启动仪式在肥西县山南镇小井庄村举行。活动现场,丰富多彩的宪法知识主题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成果展、法治楹联、非遗法治文化、儿童法治绘画长卷等,引来群众驻足;精彩纷呈的法治文艺演出、法律知识趣味竞赛等,博得阵阵掌声。这是我省深入宣传宪法和法律,积极开展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生动一幕。
“八五”普法以来,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强化保障措施,构建全民普法“大格局”,描绘全民普法新画卷,谱写了新时代全民守法普法的新篇章。
锚定目标任务“出实招”
尤传化是宿州市灵璧县游集镇游圩村民间红白喜事的“大老执”,同时又是一名文化协管员。在工作中,尤传化发现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相对较少,于是便萌生了开办讲堂的念头。在县文旅局、司法局和乡镇的支持鼓励下,2019年7月,“传化讲堂”开办。
讲堂开办以来,尤传化组织志愿者编写文艺宣传作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宣传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移风易俗、秸秆禁烧、扫黄打非等相关政策法律。讲堂创作的18篇曲艺作品被制成音像资料,在全县广为传播。
今年5月,六安市中级法院依法审理了金寨县社区矫正对象储某减刑案,裁定储某减去有期徒刑1个月,缩减缓刑考验期2个月,这是社区矫正法实施以来该市首例社区矫正对象减刑案。
原来,储某在接受矫正期间,发现一名群众醉酒后情绪失控跳河轻生,立即报警并冒着生命危险将其救回。储某救人行为被县委政法委评定为见义勇为二等奖,市、县两级社区矫正机构依法为其提请减刑,市中级法院审理认定储某有重大立功表现,符合法定减刑条件。储某的减刑案,是社区矫正机构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示了依法实施社区矫正监管教育工作的良好成效。
日前,淮北市总工会组织志愿者来到建筑工地,向建筑工人发放法律读本,讲解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
本报通讯员 张 锋 博凯强 摄
编者按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及我省实施意见,大力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累计培养11.8万“法律明白人”。在广袤的农村,活跃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是社情民意的收集员、政策法律的宣传员、矛盾纠纷的化解员、法治实践的引导员,为促进基层依法治理贡献了重要力量。以下讲述的是三个“法律明白人”的一线普法故事。
“饲养的动物伤了人如何赔偿?”“假种子造成损失怎么办?”在合肥市肥东县古城镇,“法律明白人”孙卫经常操着一口地道的肥东方言,讲述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案件故事。乡亲们围坐在板凳上,聚精会神地听着,听到精彩处就鼓掌叫好,在互动环节,还积极踊跃提问,把藏在心中的小困惑通通提出来,孙卫再针对性给大家认真解答。“板凳会”结束后,乡亲们一边收起板凳一边乐呵呵地说:“板凳没白搬,学到不少法律知识,老师讲得生动,听得也带劲。”
在宣城宁国市胡乐镇鸿门街道,有一家从事家电销售和维修的店铺。一眼望去,店铺里除了陈列着各种生活家电外,还有一个“法律图书角”,整齐摆放着很多法律知识宣传资料。每次顾客在店里等待电器修理的时候,店主人都会泡上一杯茶,张罗着让顾客看会法律知识小册子慢慢等待。久而久之,来店里的顾客都会习惯性地带回一些宣传单。这个店铺的主人就是吴长双,是一名肢体残疾人,但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他,已经在乡村普法路上奔走了多年。
本版策划:省法宣办、安徽日报政治新闻中心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 李晓群 本报通讯员 管 强 从云龙 朱纪军
特别报道
2023年12月4日 星期一
责编/张旭初 版式/孙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