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11日 第12版:
  • “田间学校”培育高素质农民

    把农民的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淮北市积极探索以农民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的“田间学校”,为乡村振兴培育一支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截至目前,该市建成濉溪县五铺农场、相山区富安家庭农场、杜集区乐土家庭农场等9所农民“田间学校”,培育高素质农民6790人。去年,该市开设农民“田间学校”的做法入选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高素质农民培育典型案例。

  • 是“禁”是“放”,非只两端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解禁和继续禁放烟花爆竹的话题,媒体讨论很热闹。呼吁解禁者认为,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延续千百年的年俗,是年味的体现和人们辞旧迎新的情感表达,新冠疫情防控三年,人们被压抑的情绪需要一个释放。主张继续禁放者认为,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环境污染,引发安全事故和人员伤亡,增加社会治理成本。尤其是在今年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为“乙类乙管”的大背景下,“保健康、防重症”的压力很大,医疗、消防等力量相对不足,等等。

  • 扫码阅读

    更多内容

  • 乡村有了健身场所

    “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像城里人在健身房一样锻炼身体。这里有各类健身器材,我们天天都来锻炼,大家边聊天边运动,别提有多高兴啦!”日前,在怀宁县马庙镇乐胜村健身广场,正在腰背按摩器上健身的村民徐小菊说。当天,不少村民在广场上各自锻炼,小孩子们玩着滑梯,几个年轻人在篮球架下练习投篮。

  • 春节市场鲜花俏

    ▶  春节临近,来安县汊河镇博林花卉市场的花农正在栽种、修剪花卉,迎接春节花卉市场销售旺季的到来。该市场内的蝴蝶兰、百合、君子兰、绿萝、虎皮兰等鲜花姹紫嫣红,成为冬日里一道亮丽风景。

    本报通讯员 吕华 摄

  • 新年送“福”进万家

  • 做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

    “我的医疗救助费用这么快就解决了,多亏镇医保办多次上门服务。”近日,来安县张山镇张山村丁仲银高兴地说。

    为困难群众提供上门服务,这只是张山镇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张山村村民丁仲银身患前列腺癌,生活困难,行动不便,2022年医疗自费近10万元,村网格员张静通过每周矛盾纠纷排查得知了这一情况后及时上报给镇医保部门,镇医保部门第一时间调查核实后帮他申请了医疗救助,并将求助款送到了他手中。

  • 乡村平安“年味浓”

    春节临近,走进宿松县复兴镇,大街小巷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车辆川流不息;鳞次栉比的店铺,商品琳琅满目,春节用的灯笼、年画、对联等商品被商家摆放在店铺最醒目位置;居民家门口都晾晒着腊鱼、腊肉、腊肠等腌制品,浓浓的年味随处可见,而辖区复兴派出所民警辅警坚守一线守护百姓平安的身影也随处可见。

  • 防疫一线“夫妻档”

    在全椒县马厂镇新安村,有一对坚守防疫一线的“夫妻档”,成为村民健康的“守护神”,他们就是村医乐世斌及其妻子贾玉兰。

    今年55岁的乐世斌在上世纪80年代就是一名村卫生室医生。30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在村医岗位,尽心尽力守护村民们的健康。近年来,村卫生室另外两位医生陆续退休,只剩他一人仍在这里工作,给患者看病、打针、输水、开药、发药等,每天忙得团团转。因太忙了,他就把妻子请来协助做一些辅助工作,为患者量血压、测血糖,帮他整理资料等。

  • 保障春节蔬菜供应

    为保障春节期间蔬菜供应,连日来,旌德县采取“稳面积、强技术、抓安全”三项举措,全力抓好冬春蔬菜生产,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和节日市场供应双重压力,保障百姓的“菜篮子”更丰盛。

    为稳面积增产量,该县制定了在田农作物应对强寒潮天气栽培管理措施,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指导菜农提前做好设施大棚防风固棚、保温管理等,抓住墒情缓解有利时机抢播抢种,稳定蔬菜种植面积,保障春节期间市场供应。目前,该县在田蔬菜面积0.96万亩,本地上市蔬菜品种10余个,产量达3.7万吨,同比增加12.48%,市场生鲜蔬菜供应充足。该县还大力推广蔬菜种植和田管适用技术,邀请省蔬菜产业技术专家为蔬菜种植大户授课培训,参训306人次;组织农技人员深入蔬菜基地开展技术指导服务,重点加强莴笋等时令蔬菜水肥管理及早春茄果类蔬菜秧苗培育,服务指导蔬菜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17家,服务菜农11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0余份。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