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11日 第06版:
  • 我省6个自治组织和16名社区工作者获表彰

    本报讯(记者 李明杰)记者日前从省民政厅获悉,民政部于近日授予200个组织“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称号,授予496人“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称号。我省合肥市庐阳区海棠街道清华社区居民委员会等6个村(居)民委员会获“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称号,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兴民社区党委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王学初等16名社区工作者获“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称号。

  • 医疗团队进村,守护百姓健康

    1月8日一大早,记者来到庐江县乐桥镇大化村卫生室,看见村医正在对来自王庄村民组的60岁村民张后云进行诊疗。

    “我早上感觉头晕、胸口闷,有点不舒服。”张后云告诉医生。量体温、开药、拿药,一套流程下来花了不到10元钱,老人感觉很方便。

    “我们村卫生室近来每日接诊60多人,大多是咳嗽发热的病人。医生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坚守岗位为病人服务,全力减少疫情对农村生产生活的影响。”乐桥镇大化村卫生室站长张林告诉记者。

  • 三级包保服务,筑牢防控网络

    日前,滁州市南谯区珠龙镇由镇村干部、党员、网格员、志愿者和村医共同组成巡诊小分队,为“红黄绿”三色人群做好医疗保障服务。

    在巡诊过程中,该镇北关村网格员沈燕发现70多岁的洪星老人在家卧床,同时伴有发热不退的现象。

    “此前我们通过摸底,知道洪老是胃癌中晚期患者,属病情严重的红色高风险人员。”沈燕告诉记者,她及时向镇卫健办报备,镇里立即联系卫生院准备应急转运车辆和陪同医生,将老人送到医院治疗,确定为阳性患者。因救治及时,老人没有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目前生命体征平稳,正逐渐康复。

  • 歙县举办徽文化大地艺术季

    本报讯(记者 吴江海 潘成)1月10日,由歙县县委、县政府举办的徽文化大地艺术季在徽州古城启动。

    启动仪式上发布了“歙采缤纷”绿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国美术学院歙县乡土学院、中国摄影报社醉美中国旅游摄影地、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创作采风基地揭牌,并为“徽文化·优秀传播者”“古徽州、新创客”全球合伙人优秀创作案例颁奖。活动历时近一个月,分“艺聚歙县”“艺创歙县”“艺见歙县”三大篇章,包括沉浸式演出、民俗展演、特色农产品展销、徽派盆景艺术展、摄影书画展、徽派版画展、文房四宝艺术展、徽州楹联展等活动,以多元、立体、交互的方式,展现独一无二的徽州文化与民俗风情。

  • 放心家政 走进商圈

    1月7日,合肥市民在咨询家政服务信息。当日,“迎新春 暖民心 安徽省放心家政促消费”活动在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商圈举办。活动现场,安徽省家政服务行业促进会党支部与淮河路步行街商业区党总支进行“党建赋能家政服务提质扩容结对共建”签约,并为2022年安徽省“放心家政”专项职业技能竞赛获奖的团体和个人颁奖。来自省内的10余家优秀家政企业走进合肥淮河路步行街商圈,通过屏幕展示、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向广大年轻用户群体宣传“放心家政”相关政策。

  • 我省监狱恢复现场会见

    本报讯(通讯员 彭继友 记者 李晓群)1月6日,记者从省监狱管理局获悉,自1月9日起,我省监狱本着“能复尽复”原则,全面恢复现场会见,以全面适应当前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切实满足服刑人员及其亲属对春节期间会见的需求和期待。

    据了解,服刑人员会见范围统一限定为亲属、监护人。会见人首次会见的,凭本人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等能证明本人身份和与服刑人员关系的有效证件、证明办理会见手续。非首次会见的,凭本人居民身份证直接办理会见。服刑人员或其亲属、监护人系外国籍、港、澳、台的,首次会见时须经省监狱管理局审批同意后,方可到监狱办理会见。已经预约的远程视频会见,正常进行。

  • 铜陵评选“铜都好味道”

    本报讯(通讯员 陈震 吴彬)由铜陵市商务局、市总工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开展的首届“铜都好味道”评选活动于日前结束,该市10家餐饮名店的20道菜品获评首届“铜都好味道”。

    “铜都好味道”评选活动2022年11月中旬启动,旨在深入挖掘和梳理铜陵本味佳肴,体现铜陵美食的传承与创新,推出一批铜陵餐饮名店、名厨和名菜,弘扬餐饮文化,彰显餐饮特色,展示餐饮品牌,擦亮餐饮“名片”,提高当地美食知名度。

  • 当好“摆渡人”,守护团圆路

    伴着一声汽笛响彻江面,“铜车渡001号”船平稳停靠在铜陵市义安区胥坝渡口南岸。1月7日,胥坝渡口繁忙依旧,渡口边等待过江的汽车排起了长龙。

    “这么多车辆,如果是用过去的小船来摆渡,就要满载了。如果碰上货车,就要来回多渡几趟。”看着有序排队登船的车辆,“铜车渡001号”船船长刘正学告诉记者,临近年关,已进入轮渡运行高峰期。

  • 马鞍山建立精准帮扶城市困难群众工作机制

    本报讯(记者 贾克帅)近日,马鞍山市印发《关于建立精准帮扶城市困难群众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该市建立以基本生活保障、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的城市困难群众精准帮扶机制,通过主动发现、快速审核、精准帮扶、跟踪问效,着力解决城市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 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安徽医院项目在蚌埠开建

    本报讯(记者 孙言梅)日前,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安徽医院在蚌埠市龙子湖区开建。该项目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合作共建,依托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共同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该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占地约135亩,总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米,由蚌埠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中心负责代建。项目按照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标准建设,主要建设门诊楼、医技医疗综合楼、病房楼、教学科研楼、报告厅、动力中心、垃圾污水站、液氧站,以及地下停车场商业配套设施等,设计床位1000张、机动车停车位1400个,预计2026年竣工交付。

  • 郑鸣玉同志逝世

    本报讯 中国共产党党员、离休干部、安徽师范大学原中文系党总支书记郑鸣玉同志,因病于2023年1月6日在芜湖市弋矶山医院去世,享年99岁。

    郑鸣玉同志,1924年11月出生,山东省营南县人,1941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营南县桑庄区民主政府文书,山东省粮食局股长,上海市工业局华东工业部轻工局科员,中央高教部办公厅秘书,安徽师范学院马列教研室教研组长,皖南大学物理系党总支书记,皖南医学院政工组副组长,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党总支书记。1985年4月离休,享受厅局级待遇。

  • 黄邦应同志逝世

    本报讯 中国共产党党员、退休干部、原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黄邦应同志,因病于2023年1月8日在合肥逝世,享年85岁。

    黄邦应同志,男,1938年7月出生,安徽省肥西县人,1955年11月参加工作,195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肥西县姚塘乡、江夏乡政府财粮助理员,肥西县三含乡、江夏乡团委书记,肥西县委工作人员,团中央组织部干部科干事,省文化局办公室政治处工作人员,省文化局办公室秘书,省文化厅人事处处长,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1998年8月退休。

  • 彭少雄同志逝世

    本报讯 中国共产党党员,退休干部,芜湖市委原常委、宣传部部长彭少雄同志,因病于2023年1月8日在芜湖逝世,享年84岁。

    彭少雄同志,1939年12月出生,安徽芜湖人,1964年9月参加工作,196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徽州地区“四清”工作队队员,芜湖市委党校教员、副科长、哲学教研室主任,芜湖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芜湖长江大桥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2000年,获“大桥建设功臣”荣誉称号。2003年6月退休。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