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2024年07月12日 第06版:
  • “老把式”奋战大堤“传帮带”

    7月11日上午,暴雨。当涂县乌溪镇一心村75岁的老党员王本才,身穿雨衣,手拿铁锹,沿着老圩堤坝一路查险。和他一起巡查险情的是今年刚刚参与防汛值守的年轻人。

    “这几天暴雨不断,要注意观察水位,堤坝经过长时间的浸泡,容易出现散浸、渗水这些险情,得十分仔细地巡查,时刻保持警惕。”王本才盯着脚下的堤坡,不时地嘱咐着年轻的巡堤人员。

  • “折翼天使”驰骋赛场

    7月11日上午 ,2024年安徽省残疾人田径锦标赛暨后备人才选拔赛在宿州市拂晓小学火热开赛。

    本次赛事为期3天。比赛根据运动员性别、残疾类别和残疾程度共设置159个级别,男子和女子组共立项103(含测试)。来自全省16个市代表队的137名残疾运动员,将角逐70枚金牌、42枚银牌和22枚铜牌。

  • 宣城推行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

    本报讯(记者 张敬波 通讯员 胡婷婷)记者日前从宣城市监局获悉,为更好解决信用“多头修复”“重复修复”问题,该市全面推行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通过“一窗一网一次办”,为经营主体提供高效、便捷信用修复服务。

    宣城市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线上修复功能,开启“线下+线上”双通道修复模式,实现材料齐全“即申即办”,全程“零见面”修复。在行政服务大厅、基层市场监管所等地设立60个“信用修复驿站”,打造集注册登记、年报咨询、信用宣传、信用合规建设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窗口,驿站内完成初步审查、一次告知,让内部多跑腿、群众少跑路。截至目前,共解决经营主体诉求176个,对84户经营主体进行风险警示提醒,接受各类经营主体信用咨询400余次。

  • 全省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发布(第一辑)

    近年来,我省各级工会接续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各级工会持续发扬比、学、赶、帮、超精神,结合实际做好创新案例学习借鉴和推广应用,创造性开展工作,为开创全省工会工作新局面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为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工会创新经验的推广应用与宣传传播,推动全省工会谋划策划、创新创造,省总工会定期分领域发布安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现发布2024年创新案例第1辑,供各级工会相互学习借鉴,并结合实际推广应用。

  • 赋能基层工会插上“数智化”翅膀

    2023年以来,省总创新开展智慧工会应用提升“五个一”活动,以开展一轮网上练兵、一期网络培训、一张问卷调研、一场网上活动、一次数据治理为切入点,破解基层工会缺乏人员、阵地、工具的痛点,运用网络智能科技为基层工会工作赋能,在学网、懂网、用网中持续提升效能、减轻负担,累计为基层提供各类网上服务2706项,覆盖职工会员800万人次。

  • 着力打造“工”字号婚恋服务品牌

    合肥市总工会聚焦青年单身职工婚恋难题,按照“皖工鹊桥·会聚良缘”婚恋交友活动实施计划,打造“合工交友”品牌,以线下工作室、线上微信小程序等为载体,建立起覆盖广泛、快捷有效的职工婚恋交友服务体系,进一步助力合肥市“招才引智”工作。2023年,全市共有2732人次单身职工参加活动,牵手成功134对。

  • 扎实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服务工作

    淮北市总工会多策并用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目前共组建市、县级行业工会联合会22家,300余家平台企业(代理商)建立工会组织,4万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在实现货运、网约车、快递、外卖等“十大群体”工会全覆盖的基础上,纵深推进建会入会工作,组建构建了市、县(区)、基层三级工会网络体系,总体入会率超90%。

  • 做优做精提升职工幸福指数

    宿州市总工会坚持“两心”工作理念,聚焦职工生活品质提升,深化职工疗休养工作,做优做精“疗休养+”工会普惠服务品牌,着力提升职工幸福指数。

    宿州市总工会联合各部门共同打造“职工疗休养+文旅”工会工作新品牌,结合不同地域的独特风貌和资源禀赋,精心制定推出7个疗休养方案共38批次,覆盖全省16个市和沪苏浙部分城市。对接文旅等部门推出“云都宿州·文化之旅”“‘寻味宿州’非遗之旅”等4条市内“高颜值”疗休养线路,将市内规模以上民宿纳入市级职工疗休养基地名录。计划投入资金136.5万元,组织68批次约3040名劳模及一线职工疗休养,示范带动各级工会组织2万名职工疗休养。

  • 提升工作质效激发基层工会活力

    阜阳市总工会积极开展基层工会“星级化”创建工作,逐步建立起目标明确、管理规范、激励到位的“星级化”管理新机制,先后评选表彰五星级工会50家、四星级工会96家、三星级工会1477家,多措并举激发基层工会活力。

    大力推行“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模式,累计发展新就业劳动者会员8.5万余人。2024年民营企业新增建会266家、新增会员1.3万人,累计建会3871家、发展会员21.2万人。深化“组建群团组织,扩大党的工作覆盖”工作,组织150名党建指导员参加建会入会培训,直接服务企业947家。

  • 培育选树工匠人才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淮南市总工会大力实施“人才兴淮”工程,用心培育工匠、用力选树工匠、用情礼遇工匠,努力培养一批“淮南工匠”。每年选树10名左右“淮南工匠”,示范带动各县区(园区)、行业、大中型企业每年选树30名左右县区级工匠、行业企业级工匠,形成“淮南工匠”带头引领、工匠人才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 推动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六安市委印发《六安市贯彻落实省<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安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重点任务清单》,全力推动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安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六安落地落实。

  • 赋能增效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马鞍山市总工会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在打造长三角“工会模块”中积极作为,创新实施“马鞍山市职工年卡”项目,提供长三角地区的疗休养、旅游、住宿、餐饮等领域普惠服务。

    马鞍山市总工会以优化职工疗休养为出发点,以长三角文旅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为路径,构建职工年卡发行新模式。联合文旅部门共同开发、打造14条精品路线,将优质职工疗休养基地和热门景区推向长三角地区。同时也为本市职工和市民畅游长三角提供了便利和实惠,加强跨区域交流联动,擦亮本地旅游资源名片。截至6月份,各职工疗休养基地接待长三角游客168批次,服务1.8万人次,拉动旅游消费超1000万元。

  • “1+4+n”扩大职工幸福“半径”

    芜湖市总工会以提升职工生活品质为目标,逐步形成“1+4+n”的工作模式,即1个核心:“职工服务(帮扶)中心+服务职工社会基地+基层工会”的职工服务体系。四大“幸福工程”载体:“幸福工作”工程、“幸福家园”工程、“幸福生活”工程、“幸福成长”工程,不断提升工会服务职工能级。

  • 民生新闻·专题

  • 2024年7月12日 星期五

    责编/张旭初 版式/吴磊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