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地创新发展经验和模式有哪些,如何更好地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程中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这些命题,在不同类型的世界文化遗产地管理者和研究者相聚一堂之时,得以分享。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度。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文明从起源形成到发展的历史脉络。由安徽大学与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24世界文化遗产对话会,以遗产文化、系统性保护、展示和传播为主题展开深度探讨。
河西走廊漫漫古道。敦煌,坐落于河西走廊西边的尽头。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告诉记者,敦煌莫高窟开凿于公元366年,也就是公元4世纪,它的建造整整持续了1000年。它现存洞窟735个,其中有壁画的洞窟492个,它拥有45,000平方米壁画,2400多尊彩塑,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绵延最久、内涵最丰富、艺术最精湛、保存最完整、影响最大的石窟寺遗址。
与故宫、敦煌相比,中国大运河,是一个“年轻”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2014年的6月,在卡塔尔多哈举办的第38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大运河安徽段总长约180公里。而位于江苏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作为一个更为“年轻”的博物馆,到今年的6月16日正式建成开放满三周年。记者专访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听她介绍国家文化公园内博物馆典范建设的探索。郑晶告诉记者,作为以“中国大运河”命名的博物馆,大运河安徽段的故事也呈现其中,呈现给世界各地的到访者。
2024年7月12日 星期五
责编/晋文婧 版式/王艺林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晋文婧 陈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