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合肥市税务部门落实落细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措施,持续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推出一揽子税收举措,促进税费优惠直达快享、助企便民举措扎实落地。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35.4亿元。
政策红利精准推送
“出口退税的迅速到账,让企业的外贸之路走得更稳、更远。”安徽省技术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宣燕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公司享受出口退税2.89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63.83亿元。合肥市蜀山区税务局运用税收大数据精准推送税费优惠政策,积极走访企业开展上门辅导,持续提速出口退税办理,为外贸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太感谢你们了,没想到困扰我们多日的讨薪事情这么快就解决了。”日前,劳动者李某向宣城市人社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不久前,李某等10名农民工来到宣城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接待窗口,反映该市经开区某企业拖欠两个月工资合计74357元。由于案件事实清晰,收到仲裁申请后,该院仲裁委立即启动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调速裁”程序,当场立案并组建仲裁合议庭,当日会同相关部门召开联合调解会,1天内完成被申请人公司走访、文书送达和庭前调解,10天内完成庭审调解并签订调解意见书。
8月15日,记者走进位于凤台县朱马店镇联民村后余队的枣蜜桃种植基地,一股浓厚的酒香和桃香便扑面而来。
“你看,这里有将近200个发酵池,本月底就能蒸馏装瓶,10月份可订单生产,是纯果酒。”基地负责人孙小所指着500多平方米的发酵车间对记者说。
现年44岁的孙小所是土生土长的凤台县人,早些年,先后在江浙、山东等地打工,跑过运输,搞过养殖。2015年,孙小所在浙江嘉兴从事水果批发生意时,无意间发现枣蜜桃的市场前景很好。2016年,孙小所回到家乡,拿出自己多年打拼而来的积蓄,从本村村民手中流转100多亩地,搞起枣蜜桃种植。然而由于缺乏种植经验,加上购买的树苗出现残次现象,当年种植下的枣蜜桃树苗几乎全军覆没,损失惨重。“当年投进去的100多万元全部打了水漂,等于是交了‘学费’,搞种植不懂技术还真不行。”孙小所说。
8月29日,在桐城市孔城镇桐梓村,水网纵横,村庄、稻田、道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日乡村画卷。本报通讯员 张令舟 吴春富 摄
近日,来安县三城镇三城村种植户贾玉茂承包的几十亩芡实迎来了丰收。一大早,采摘工人们已经穿戴好装备下水采摘,他们手握采摘刀,对准成熟的芡实割断根茎,将果实扔进漂浮在水面的盘中。
“割下的鸡头果还要用专业的工具碾出果实,过四道水清洗,然后分类密封冷藏,就可以开始售卖。”贾玉茂如数家珍地介绍,芡实又叫“鸡头果”,里面果实叫“鸡头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生特产,主要生长于池塘、湖沼中,鸡头米口感微甜,软糯弹牙,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物尽其流、货畅其通,经济活水才能自由流动。今年上半年,安徽物流业发展持续恢复,货运量、物流需求均保持平稳增长,物流成本持续下降,给全省经济上升向好提供了重要保障。
从公路运输,到水运,再到空运,今年以来,安徽物流业可谓好消息不断。8月19日,江淮运河9条集装箱航线同日开航,实现河南省周口港、淮滨港与安徽省阜阳港、合肥港、芜湖港“五港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