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2023年09月05日 第01版:
  • 习近平向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致贺信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 9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深刻演变,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不断加速,智能产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极大改变全球要素资源配置方式、产业发展模式和人民生活方式。中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持续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把握数字时代新趋势,深化数字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携手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民族文字版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 为配合在全党深入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指导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完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彝文、壮文等7种民族文字版翻译工作,即日起在全国出版发行。

  • 2023年“慈善一日捐”活动启动

    本报讯(记者 刘良慧)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慈善活动,在9月5日第八个“中华慈善日”当天,安徽省民政厅、安徽省直机关工委联合举办的2023年“慈善一日捐”活动正式启动。省委书记韩俊、省长王清宪作出批示。

  • 学习“千万工程” 促万千乡村蝶变

    入秋时节,在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村的晒场上,村民正趁着晴好天气晾晒玉米、黄豆、红辣椒。传统农俗“晒秋”让这个古村落更具诗意,当地的乡村旅游业也发展得如火如荼。去年,呈坎村集体经济收入一百多万元。

    今年是浙江“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样本,“千万工程”蕴含科学方法,彰显实践伟力。安徽认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均提出,要“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 厚植爱国情怀,培育时代新人

    同升一面旗、邀请老兵进校园、参观国防教育长廊……9月1日开学第一天,安庆市不少中小学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等作为“开学第一课”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国防意识。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给我省潜山野寨中学新考取军校的20名同学回信,激励安庆市教育系统加强学校国防教育,培育时代新人,努力为强军兴军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 崇德向善,让慈行善举蔚然成风

    发展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省慈善事业紧紧围绕乡村振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发展战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发展壮大人才队伍,不断加强组织培育,创新实施慈善项目,推动慈善救助在扶弱济困、乡村振兴、社会救助、基层治理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 科产协同提升制造业科技含量

    本报讯(记者 汪国梁)9月4日,记者从省经信厅获悉,我省坚持从技术需求和技术牵引双向发力,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在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领域取得一系列进展,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居全国第5位,14项制造业“揭榜挂帅”攻关任务打破国外垄断。

  • 高粱熟 收获忙

    9月2日,宿松县复兴镇复兴社区农田里,员工驾驶联合收割机抢收高粱。近年来,安徽农垦华阳河农场在周边乡镇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工作,通过订单种植、农技服务和产品回收等措施,助推乡村经济发展。今年托管的1.95万亩高粱进入成熟期,该农场组织机械及时采收,确保粮食颗粒归仓。本报通讯员 李 龙 摄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