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投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住投资就抓住了经济工作的全链条。记者近日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我省围绕抓项目、扩投资、保增长,实施有效投资攻坚行动,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全省投资保持稳中有进态势。1月至10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9%,增速居全国第9位,位次继续前移。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近年来,我省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持续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和融合发展,书写残疾人事业温暖答卷。
近年来,我省持续提升残疾人权益保障质量,改善残疾康复服务状况,打造更有爱的无障碍环境。11月23日,以“有爱无碍 融合共享”为主题的第四届长三角残疾人事业一体化发展协作会议在金寨县举行。会议宣读了《无障碍环境建设(六安)倡议》,进一步提高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推动构建有爱无碍、融合共享的无障碍社会。
深入推进宪法主题宣传教育“线上+线下”双阵地建设,建成以“一山一湖一街”法治文化景观带、宪法馆、宪法主题法治文化公园、宪法主题法治文化景点为代表的宣传阵地134处……宣城市近年来开展的丰富多彩的宪法宣传,是我省深入开展宪法宣传的一个缩影。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今年是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今年宪法宣传周的主题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本报讯(记者 汤超)今年以来,我省持续推动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地落细,助力企业纾困解难。截至11月10日,全省累计办理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175.1亿元,其中已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达720.8亿元,新增减税降费227.1亿元,累计办理缓税缓费227.2亿元。
本报讯(记者 何珂)近日,记者从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获悉,安徽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服务市场主体突破100万户,解决企业融资需求超2万亿元。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应用,将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作为全省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头号工程”,加速构建“全线上、全场景、全主体、全周期”的线上综合金融服务矩阵,以“平台思维+数字赋能”助力各类市场主体解决融资问题。同时,围绕企业融资需求,组织开展流程再造、机制重塑,将平台发展成为综合融资服务“网购大市场”、金融“大商圈”,支持市场主体以“买家”身份直接选购金融机构“卖家”的产品和服务,或一键发布个性化需求由金融机构“抢单”,推动实现金融机构对平台企业融资需求48小时响应率达到100%。
“经过多年在合肥城市安全生命线工程中的应用和检验,我们的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迭代升级。”近日,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专职副书记范观兵向记者介绍用于监测城市燃气管道是否有可燃气体泄漏的传感器设备,“这个设备我们已经研发到第四代了,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张寅是今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今年8月在滁州市南谯区顺利入职就业见习岗位。“目前我在南谯区人社部门负责整理学生档案,就业见习政策不仅让我解决了就业问题,还能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和技能,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近日,张寅告诉记者。
“大力实施‘百万大学生兴皖’行动,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供给;每年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5万个左右,确保每一名有见习需求的未就业毕业生都能够参加见习活动……”我省发布的就业促进行动方案,对于支持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提出了多项具体措施。
本报讯(记者 沈宫石)芜湖市加强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标后合同履约监督管理,今年1月,该市开发上线公共资源交易标后监管系统,实现从项目招标环节到履约环节的无缝衔接,构建“监管全程相伴,交易一路畅行”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系。
为防止转包、挂靠、违法分包以及不诚信履约等违法违规行为,芜湖市印发《芜湖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标后监督管理办法》,实行“履约管理、执法检查、行业监管”三位一体的标后监督管理机制,强化标后监督管理手段,以信用为抓手,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项目的不同节点,依托标后监管系统对各参建单位进行信用评价。多部门联合发文,将标后监管系统作为工程建设项目标后实施阶段的必要管理方式。同时,在提高系统实用性上不断创新,支持施工现场操作,实现工程管理零延迟。标后监管信息系统免费向行业监管部门、建设单位(招标人)、中标企业提供服务,无须购置专用设备,有效降低监管成本、减轻企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