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2024年04月19日 第09版:
  • 编者按

    2024年4月7日至12日,安徽日报“寻梦和美乡村”全媒体报道组来到铜陵市郊区大院村调研采访。大院村是铜陵白姜原产地,早在宋代就列为贡品;近年来盆景产业异军突起,呈现集聚效应。报道组访人物、聊文化、话振兴,记录大院村建设和美乡村的生动实践。

  • 铜陵大院的如画“姜”山

    人间四月,生机盎然。铜陵市郊区大通镇的大尖山脚下,大院村迎来了重要的农时。

    清明时分,在佘检保家的姜阁里,经烟火“淬炼”了150天的姜种被“请出阁”。近500亩姜田,一块块分布在村里的每个角落,深沟高垄,小行垄如同梳子,排排列队,姜农们挖沟踩垄,躬身种姜。而在10多年前,这里的姜田仅约百亩,村民收入主要来自山上的各种小矿,吃的是“资源饭”。如今小矿退隐,有着千年种植历史的白姜,则为大院村带来了“生态饭”“产业饭”“文化饭”,是名副其实的“宝藏”。

  • 看到传承 遇见创新

    春暖花开的四月,是铜陵白姜的种植季,我们全媒体报道组来到了铜陵白姜的核心产区——大院村驻点,与姜农、村民、村干部、非遗传承人以及铜陵白姜研究会、盆景企业负责人等相关人员面对面交流,感受白姜的厚重,体悟文化的传承,也记录一个因特色产业而兴旺起来的村的新发展、新气象。

  • 守一“阁”天地 “孵”全村希望

    4月10日中午,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佘检保将姜种切块分芽,待会就要去姜田种姜。看着大小适中的饱满芽头,他心情很好,今年又向姜农们交出了满意的“作品”。

    佘检保是大院村“唯二”的会烧姜阁的老把式,自立冬至清明,他在姜阁蹲守约150天,烟熏火燎,为包括自家在内的几乎半个村庄的姜种保温催芽。

  • 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责编/武长鹏 版式/王艺林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