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一群机器人“员工”推动药企运营效率大幅提升,一粒小麦孕育百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三原色丝线调配后可织出4000余种颜色的织物……近年来,亳州市聚焦“科创+产业”新路径,支持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推动中医药、食品加工、轻纺服饰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本盘”。
“过去,埇桥大豆本地加工后只能生产出豆腐、豆干等初加工产品。现在,我们不仅做成了豆乳、豆腐丝等产品,就连豆渣都能做成饼干、高纤维馒头等,真正将大豆吃干榨净。”近日,在宿州市埇桥区安徽博之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记者惊喜地发现,通过科技研发,一粒普通的大豆拥有了“百变魔力”。
4月24日,在位于宁国经开区港口园区的安徽鸿桥空气减震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技术团队正在对新一代空气弹簧活塞进行极限载荷实验。
该公司副总经理李红杰介绍,他们凭借40项专利技术,叩开了全球顶级供应链的大门,实现从“国产替代”到“技术反哺”的产业跃迁。
4月24日,在位于芜湖市弋江区的安徽芯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展厅里,第三代TOPSiC™ MOSFET产品(碳化硅功率器件)展示出强大的“芯”力量——芯片面积较上一代缩小32%,流片良率平均高达98%,各项电性能参数跃居国内前列……
企业创始人倪炜江博士告诉记者,公司通过对专利深挖,形成技术护城河,成功突破国外专利垄断壁垒。芯塔电子在器件设计、工艺制程、封装优化等环节构建了完整的创新链,已成功帮助多家客户实现首次碳化硅芯片国产化替代。接下来,还将推出第四代碳化硅产品。
4月24日,记者走进淮北合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只见一件件智能环保输送装备组件“走”下流水线,即将发往海外市场。
在喷涂车间,七八名技术工人全神贯注地加工托辊支架,他们身着印有安徽矿机字样的工装,引起记者的注意。“这些技术工人来自安徽省矿业机电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这是园区一家国有企业。”喷涂车间主任刘超说。
2025年4月30日 星期三 责编/钱定果 版式/王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