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2025年01月29日 第03版:
  • “回家过年”,滚烫的中国情怀

    春节,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寄托着华夏儿女共同的情感诉求。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何以春节,以何实践?

    “一年不赶,赶三十晚”

  • 走古城挂春联

    春节前夕,记者走进滁城遵阳街阳明文化广场,感受滁州市琅琊区举办的2025乙巳年“走古城 挂春联”活动的热烈氛围。广大市民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爱好者一道,挂揭城门春联、行走滁州古城、感知厚重文化,以特有的文化方式迎接新春到来。

    春联,作为中华文化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是文学表达,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以红火字句传递新春祝福,延续民俗传统;于古迹胜地铭刻过往,绵延历史文化脉络。它还是社会生活的映照,为行业添彩,为时代发声,凝聚着民族精神与情感,历经岁月沧桑而愈发璀璨。

  • 剪窗花过大年

    一张普通的红纸,一把常见的剪刀,在王炳华的手中,仿佛有了魔法,纸花翻飞间,一幅惟妙惟肖的蛇元素福字剪纸作品便创作而成……春节来了,在亳州市谯城区薛阁街道柳湖社区,亳州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炳华向居民们传授剪纸技巧,并结合具体作品讲解了剪纸作品中的吉祥元素、美好寓意和有趣故事。

  • 老手艺新年景

    春节前的一天,阳光明媚。在六安市裕安区韩摆渡镇马家庵村兴隆组,记者远远就闻到空气中飘来一股麦粉淡淡的香气,向小街深处望去,短短一两百米的街道,家家户户门口都垂挂着新鲜的挂面,宛如一道道洁白的瀑布,一根根“银丝”在微风下将阳光“划开”。韩摆渡挂面历史悠久,作为非遗老手艺,是当地迎接新春的传统美食,也为村民们带来了一年的好收成。

  • “守钗人”觅乡愁

    春节来临,绩溪县荆州乡上胡家水街,年味浓郁。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胡达昌将钗挑起,一边唱起悠扬的荆州民歌,一边用双手挑、拨钗具。清脆的铁片声节奏感十足,胡达昌以长街为舞台,边舞边行,移步换景,为整个古街注入了欢快与活力。

    这吸引人的表演,正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筛钗、拨钗”。它起源于宋朝,后经由荆州民间艺人一代代的传承改良,融合了“荆州跳搏舞”、目连戏等民间艺术的精髓,舞蹈形式至清朝末期确定。

  • 特别报道

  • 2025年1月29日 星期三

    责编/晋文婧 版式/王艺林

 
 
  • 01

  • 02

  • 03

  •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