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2023年底,全省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30.7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1.6万个,总量分别居全国第1位、第4位
■ 全省年制种能力10亿公斤,居全国第4位,连续5年成为全国水稻种子出口第一大省
本报讯(记者 范孝东 班慧)7月24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了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暨耕地保护法律规定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我省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数等多个指标位居全国第一,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建设成效不断彰显。
“之前由于对政策不理解以及填写错误等原因,研发费用申报常常要反复调整,甚至多次返工。现在‘一键归集’研发费用,又快又方便。”近日,在铜陵市税务局举办的税企座谈会上,铜陵凤丹种植科技开发公司财务负责人孙思根对税务部门推出的创新举措点起了赞。
铜陵凤丹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凤丹种植、研发、加工、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该公司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以创新产品带动营业收入突破1亿元。在前不久结束的2023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中,该公司通过铜陵市税务局研发费用“智汇享”模型“一键归集”功能,申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663万元,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99万元。
2024年7月23日 星期二 晴
盛夏夜晚,暑气蒸腾,天长市永丰镇三元村宽阔的文体广场上搭起了简易的舞台。骑着电动车、搬着小板凳的村民早早来到广场,等待“戏曲文化进乡村 盛夏欢聚送清凉——‘一小时巡演’文明实践系列活动”来到家门口演出。
热闹喜庆的扬剧《新春观灯》,拉开巡演的序幕。永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永丰镇综合文化站、三元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主办的这场巡演,邀请了千秋黄梅戏剧社的文艺骨干,为乡亲们献上自编自导自演的精彩节目。
本报讯(记者 朱卓)记者近日从省财政厅获悉,今年以来,我省采取省、市、县(区)三级协同联动,全面梳理预算绩效管理业务流程,排查信息化建设堵点,不断优化完善系统功能,以信息化推动绩效管理业务更加标准、规范、科学。
我省开展业务和信息化需求“大起底”,鼓励省市县三级围绕本地绩效业务特点与管理需求,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难点、堵点、痛点,对绩效模块改造提出优化意见建议,共征集140项改造需求,形成业务需求和问题堵点“树形图”。
本报讯(记者 鹿嘉惠 通讯员 蔡鑫)炎炎夏日,光是走路就能让人出一身汗。只用一滴汗,能否监测身体健康状况?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黄行九团队研发出全集成多路腕表,能够精确识别汗液中的钾、钠、钙等关键电解质离子,宛如医疗健康监测的“预报灯”。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美国化学学会纳米》上。
入伏以来,合肥连续多日高温。在暑气的“烤”验下,劳动者们坚守一线,在“热辣滚烫”中挥洒汗水、辛勤付出,保障生产建设不停工。
7月23日下午4点,热气未消。记者一踏入位于肥东县的中铁四局沪宁合高铁合肥枢纽项目定光河施工现场,就看到建筑工人们已开始下午的工作。
烈日炎炎、热浪袭人,泗县朱桥社区“暖蜂归宿”党群驿站却是凉风习习。2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内,纳凉、休憩、饮水、阅读、充电等设备设施一应俱全。
外卖小哥朱亦明正在手机上接单。随后,他拿起桌上的一次性水杯,来到饮水机旁接上水一饮而尽。
“在驿站里,手机能充电,人也能歇歇脚。”朱亦明告诉记者。
要 闻
2024年7月25日 星期四
1版责编/王丰齐 版式/赵琦 本版责编/贾学蕊 版式/吴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