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安徽,迎客天下!”在全国乃至世界旅游界都是一块闪亮的“金字招牌”。
一手优化硬件软件条件,提质升级旅游服务;一手讲好安徽旅游故事,做好品牌传播文章。具有徽风皖韵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不断出圈出彩,吸引越来越多的“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线下+线上:创新营销方式,擦亮金色名片
本报讯(记者 张岳)日前,记者从省文明办获悉,经专家委员会评选,2023年7月份“月评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揭晓。其中,个人典型2个、组织典型3个、项目典型3个、社区典型2个。
个人典型:宿州市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李玉欢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患者生命,打造“20公里24小时免费单车救援”公益项目,实施免费单车救援300余次;蚌埠市益点阳光爱心公益协会成员黄伟参加扶危帮困、秩序维护等志愿服务活动500多场次,服务时长1100余小时。
本报讯(记者 张岳)8月22日,安徽省工会代表会议在合肥召开,选举产生我省出席中国工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何树山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当选代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强化理论学习,在凝心铸魂强根本上走在前、做示范;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真诚倾听广大工会会员和职工群众的心声,认真履行好代表的神圣职责;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着力强化实干担当,在推动发展建新功上走在前、做示范;要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着力强化维权服务,在践行宗旨办实事上走在前、做示范;要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着力强化纪律规矩,在廉洁奉公树形象上走在前、做示范。
本报讯(记者 彭园园)商业秘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近日,我省正式发布省级地方标准《企业商业秘密管理体系要求》,进一步指导企业开展商业秘密保护工作。
该标准对商业秘密管理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企业所处的环境、领导作用、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和改进等作了明确规定。就企业在建立和运行商业秘密管理体系过程中,如何应对风险和机遇、如何进行涉密事项的管理、如何做好应急准备及响应等提出应对措施和解决路径。省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地方标准的发布,将有效指导企业系统建立商业秘密保护管理体系,引导企业从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四个环节对商业秘密进行自主管理和保护。
本报讯(记者 彭园园)日前,全省打击传销“皖剑-2023”行动推进会在合肥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自今年4月启动打击传销“皖剑-2023”行动以来,截至7月底,全省市场监管部门查办传销案件77件,罚没金额10.12万元;公安机关侦办传销案件127件;组织排查3776次。
“邻里之间要和谐友善,我这就把占的一半巷子让出来。”8月15日,在泗县墩集镇政协委员工作室里,该镇石梁河村村民朱大爷说。经政协委员劝说,朱大爷与邻居和解了。
为促进社会和谐,助力产业发展,2020年8月,墩集镇成立政协委员工作室,工作室成员轮流值班,本着“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为群众评理说事、调解矛盾纠纷。遇到复杂矛盾,实行“因事点单”,安排擅长处理相应领域问题的委员精准“接单”,运用专业知识,拿出最佳方案,力争让群众满意。
日前,家住池州市主城区河滨花园小区的陈兴达先生拿出手机,轻点一下“打车”按钮,一辆“微型巴士”公交车就开了过来,将他送至目的地。
“之前,我要步行八九分钟才能到公交站。如今,‘微公交’直通家门口,出门方便多了。”陈兴达告诉记者。
池州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积极回应群众呼声,5月26日,在主城区推出 “短平快”的网约“微公交”,公交服务向大街小巷和社区学校等延伸,畅通公共交通微循环。目前,该市共有4辆纯电动微型公交车投入使用,截至8月16日,线上注册用户量已达14097人,实际下单7297次,订单量呈快速增长态势,获得市民普遍点赞,社会效益良好。
8月21日,航拍肥西县山南镇龙嘴村再生稻种植基地,农户在收割头茬再生稻。近日,肥西县万亩再生稻陆续成熟,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收获景象。近年来,该县全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注重良种推广和科学管护,粮食产量稳步提升。本报通讯员 陈家乐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