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12月中旬,由省委宣传部和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安徽智库论坛(2021)在合肥召开。本次论坛以“打造‘三地一区’ 建设美好安徽”为主题,与会专家学者从推进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打造安徽产业竞争新优势
作为东部与中部地区的双接壤地带,安徽“左右逢源”,面临着国家多重发展战略叠加,人文历史底蕴积淀深厚、科技创新能力多年居全国第一方阵、交通运输网络通达、生态环境良好,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因此,安徽要在长三
全面强化“两个坚持”、全力实现“两个更大”,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安徽的重大任务,也是安徽的时代使命。中国经济正在从“DUI (Doing/using/interacting)模式”转向“STI(Science/technol
当前,安徽新兴产业逐渐呈现集群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特点,部分优势产业已经入围“国家队”,产业集聚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正逐步形成。一方面,产业基础较好、创新优势较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和新能源汽车产业贡献全省70%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是安徽省经济加速崛起的主要支撑。2011年至2020年10年间,安徽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只有1年低于GDP增长速度0.2个百分点,有2年持平,其他7年都远远超过GDP增长速度。“十二五”“十三五”期
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任务,也是安徽打造“三地一区”题中应有之义,其现实紧迫性日益强化。安徽作为建设主体之一,应更加主动加力推进。共建长三角科创共同体,由安徽省委、省政府最先提出倡议,并与沪苏浙形成共
推进对外开放是安徽加快打造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的重要内容。新发展格局下,安徽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突出制度、平台、产业、商业模式、人才等五个路径。
第一,制度路径,打造制度型对外开放高地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目标,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
长三角地区至少从宋代以来,除外来战争影响外,自身曾保持了千百年的稳定与繁荣,社会经济与文化事业获得极大发展。这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由诸多内在因素导致,其中乡村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力量十分关键。
长三角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