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
2025年02月13日 第05版:
  • 我们一直在路上

    蛇年新春,安徽日报社精心组织、扎实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一大批编辑记者奔赴乡村田野、工厂车间、城市街头,用多角度、小切口、接地气的全媒体新闻报道,全景展现春节期间的活力江淮。

    在肥东县桥头集镇省级现代农业园感受春耕忙,和返乡年轻人一起走进金寨县果子园乡农村党员冬春训培训班共同学习,记录“铁警夫妻”十年守护春运、过年安心有“医”靠、充电桩“体检”护航回家路……记者们迈开双脚丈量大地,睁大双眼敏锐观察生活。行走在路上,增强“脚力”和“眼力”,更好地体察国情民意。不但听受访者“说”,更跟着受访者“干”,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实践的源头,真切感受到时代发展的“活水”从何而来。

  • 用心讲述基层鲜活故事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对记者来说,春节也是一年中最为忙碌却充实的难忘时光。从街头到餐桌,从田间到车间,从会议室到招聘会,浓浓的年味里流露出万象更新的喜庆与生机。

    红火“非遗年”,春节更热闹。2025乙巳蛇年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阜阳各地深度挖掘传统习俗,推出了丰富多彩的非遗展演活动。在颍州西湖“梦回宋朝 璀璨西湖”迎春灯会上,记者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繁花似锦的宋朝,一睹大宋的绝世风华;在颍上县慎城镇,一条条龙灯时而蜿蜒盘旋时而腾空而起,将龙的威武与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为春节增添了浓浓的年味;在酒店餐馆,人们吃着丰盛的年夜饭,分享着一年的收获与感悟,在觥筹交错间,畅想着对新一年的期待。

  • ​感悟时代脉动 触摸人间烟火

    2025年春节期间,我深入大山里的四等小站看一家三口护航春运的故事,来到肥东县包公镇大邵村见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洋蛇灯从诞生到出灯的经过,在社区乡村探访年味……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笔触记录时代。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基层不仅是新闻的“富矿”,更是感悟时代脉动、触摸人间烟火的最佳窗口。

  • 声声花鼓中的坚守与传承

    春节前夕,我来到凤阳县文化馆,采访国家级非遗凤阳花鼓的传承故事,体会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坚守与努力,感受时代活力激活非遗魅力,为美好生活和文旅融合增光添彩。

    在凤阳县文化馆大礼堂,凤阳花鼓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肖庆红带领一群孩子排练花鼓节目。鼓声阵阵,锣声铿锵,孩子们舞动手中的花鼓,踮着碎步转圈,眼里有光,脸颊带笑。在文化馆花鼓传习所的墙上,挂满奖状和照片,记录着凤阳花鼓的辉煌历史。谈起花鼓,肖庆红滔滔不绝,眼中闪烁着真挚的热爱。

  • 在一线 抓“活鱼”

    2月2日,濉溪县临涣镇一家茶馆内,几张桌子上的茶壶冒着热气,归乡的优秀企业家和乡贤代表齐聚茶馆,他们有的低头细品碗中香茗,有的轻声交谈,分享着各自的故事与见闻……

    这是今年新春走基层过程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画面。从得知这个活动到活动正式开始,我一直在做相关准备工作。在采访前,我进行了详尽的资料搜索,跟相关部门联系,了解活动的背景、主题和目的等,并列好采访提纲、准备采访话题,确保采访的全面和深入。

  • 移风易俗,让年味更清新

    春节,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厚文化记忆的节日,正经历一场悄悄的变革。从鞭炮禁放到光盘行动,从电子红包到网上拜年,传统年俗在移风易俗的大潮中悄然蜕变。这些变化,不是年味的消散,而是文明的升华。

    曾几何时,烟花爆竹的硝烟遮蔽了蓝天,餐桌上的浪费令人心惊,攀比让年味变了味。这些既背离了传统文化中“节俭”“祥和”的本真,也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移风易俗,正是要让春节回归本真,让传统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

  • 2025年2月13日 星期四

    责编/计翀 版式/李晨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