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
2025年02月03日 第02版:
  • “黄鹄”轮首航地中海

    1月21日,安徽首艘7000车位LNG双燃料汽车滚装船“黄鹄”轮首航暨中国—地中海航线开通仪式在上海海通码头举行。

    这与1月15日首航的“330车”内河滚装船“航通01号”一起,打通了安徽汽车出口江海联运物流通道,填补了安徽省内滚装运力空白,助力安徽汽车企业加速出海。

  • 以刀为笔,讲述明中都建筑故事

    岁月可以掩埋历史,而雕刻却能“说话”。作为明王朝的摇篮,凤阳给世人留下了一座震烁天下的明代第一座都城——明中都城。六百年前的工匠们以刀为笔,讲述明中都建筑故事,为今人留下解读这座都城的特殊密码。

    日前,记者走进明中都皇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探究竟。在明中都城西华门中门洞往北300余米处,一块铭有“每日白汤饭”的行楷字砖镶嵌于城墙中,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块长40厘米的城砖距地2.5米,虽历经6个世纪风雨侵蚀,刻痕依然清晰可辨。

  • “我在工地过大年”

    2月1日,农历大年初四,在位于马鞍山姑溪河畔的安徽水利开发有限公司当涂闸枢纽工程项目职工宿舍内,来自湖北襄阳的电焊工蔡东卫师傅,正在和家人视频聊天。窗户上鲜艳的新年窗花,衬托着蔡师傅的灿烂笑容。

    春节期间的当涂闸枢纽工程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为了确保3月25日完成围堰施工节点,蔡师傅等22名来自五湖四海的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坚守项目现场过年。

  • 人勤春早

    2月2日,在亳州市利辛县孙集镇许沟口村博远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民驾驶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对小麦进行田间管理。人勤春早,亳州农民抢抓农时,积极开展春耕生产,为粮食丰收打好基础。

    本报通讯员 刘勤利 纪静静 摄

  • 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

    (▷上接01版)

    赵媛媛告诉记者,入学“一件事”不仅解决了入学资料审核慢、审核难的问题,而且通过后台数据比对、精准核验,可以避免“人为出错”“人为干预”,让新生入学报名更加公平、公正、透明。

    入学“一件事”从最早的“数据自动调取+人工审核”到“数据自动调取+系统审核”,功能不断完善。“我们将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进一步打通数据壁垒,在教育领域实现更多事项‘免申即办’、更多服务‘免申即享’。”赵媛媛表示。

  • 欢喜过大年 “皖美”中国味

    (▷上接01版)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联合歙县黄宾虹纪念馆策划推出“贾而好儒——徽商的文化情怀展”,展现古徽州大地上的文化积淀。春节假期,全省博物馆“不打烊”。补充一段知识,了解一方水土,“博物馆中过大年”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游客欢度佳节的新年俗。

    不是东北去不起,而是安徽更有性价比。在亳州,有华佗百草园滑雪场;在蚌埠,有花博园滑雪场;在淮北,有四季榴园滑雪场;在马鞍山,有郑蒲港圣祥冰雪世界。从高山到平原,从室外到室内,各种滑雪场地任君畅享。这个春节,“到安徽去滑雪”,不知圆了多少人的冰雪梦。

  • 护航平安返程路

    (▷上接01版)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平安守护者。出行群众在享受假期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避开恶劣天气时段,合理安排出行。自驾返程遇到特殊情况时,服从路面执勤执法人员指挥,确保行车安全有序。雪天开车或通过结冰路面,要谨慎驾驶,拉大车距、降低车速、慢打方向、缓踩刹车,减少并线和超车,防止车辆失控侧滑侧翻或追尾。此外,还要准备好防寒衣物,以备不时之需。

  • 桃花潭畔人气满满

    (▷上接01版)

    “文旅年货”让新春佳节焕发新活力,泾县成为春节短途游的热门目的地。桃花潭万村明镜台前,华章演绎。正月初三至初五,“汉服巡游+快闪”,财神送福、月老送福、猜灯谜等活动在这里轮番上演,晚间依然人气满满。明镜台负责人景辰告诉记者:“我们通过主题活动打造,破题桃花潭西岸夜经济发展。”

  • 2025年2月3日 星期一

    1版责编/贾学蕊 版式/陈静  本版责编/贾学蕊  版式/吴磊

 
 
  • 01

  • 02

  • 03

  •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