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2025年01月11日 第02版:
  • 安徽2024年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本报讯(记者 王弘毅)记者1月10日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安徽2024年实施的十方面共50项民生实事已全面完成,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注重就业优先,2024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5.9万人,培训家政服务人员38.5万人次,新增家政服务人员11.1万人。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安徽超过20%的幼儿园开设2岁至3岁托班,新增托位7.58万个;124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享受营养餐;资助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43.2万人次;新增窝沟封闭39.4万人、局部涂氟48.5万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听力障碍筛查率分别达到99.5%、98.8%;开展宫颈癌筛查116.2万人、乳腺癌筛查36.1万人。

  • 全省多种活动庆祝中国人民警察节

    本报讯(记者 李晓群)“我是中国人民警察,我宣誓: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矢志献身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1月10日是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也是全国第39个“110宣传日”。当日,省公安厅举行厅机关升警旗仪式,各地也以多种形式开展人民警察节庆祝活动。

  • 稳步推进延退改革 强化公共就业服务

    本报讯(通讯员 拔实 记者 朱卓)1月9日,副省长孙勇赴合肥市调研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强调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确保延退工作稳步有序实施,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从今年1月1日起,延退改革正式实施。调研组来到合肥市政务服务中心社保窗口,实地查看延退办理情况。调研强调,延退改革是党和国家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适应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具有重大意义。要加强政策宣传解读,优化经办服务,稳妥有序推进改革落地。在三孝口就业服务站、凌大塘临工集散中心、合肥维天运通信息科技公司等地,调研组实地了解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和灵活就业情况,强调要把完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作为稳就业的重要支撑,运用“大数据+铁脚板”线上线下同向发力,全面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和零工市场建设,不断完善“家门口”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要加强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用工指导,畅通维权渠道,完善社保体系,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 七个“关键词”看安徽2024正风肃纪反腐工作

    1月10日上午,省纪委监委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了2024年度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情况。记者对通报情况进行了梳理,从七个关键词来透视过去一年安徽正风肃纪反腐的成果。

    关键词一:政治监督

    过去一年,我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作为第一政治要件,健全接件即办、清单管理、闭环落实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回头看”,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落细。

  • 省属高校学科首次跻身ESI全球前1‰

    本报讯(记者 陈婉婉)据1月9日最新发布的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统计数据显示,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这也是我省省属高校学科首次跻身ESI前1‰。

    ESI是基于科学引文索引(SCI)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文献记录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用于评价高校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工具。

  • 沃土“搬家”, 再造良田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芜湖市湾沚区六郎镇咸保村赵家河旁的一处耕田看到,冬小麦已经出苗,长得郁郁葱葱,显露一派生机。

    “很难想象这块耕田在半年多以前还是一块废弃的滩涂荒地,杂草丛生、淤泥遍地。”芜湖市湾沚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局长程文成介绍,现在这片面积为38亩的耕地,预计小麦产量约为350公斤/亩。而耕田的表土,来自距此地约10分钟车程的芜湖市峨山路东延二期(S334)道路建设项目施工点。

  • 春运期间我省营业性运输预计发送旅客5141万人次

    本报讯(记者 丰静)1月9日,2025年全省春运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记者从会议上获悉,2025年春运将从1月14日开始,到2月22日结束,为期40天。据省交通运输部门分析预测,今年春运期间,我省营业性运输预计发送旅客5141万人次,同比增长3.4%。

  • | 要闻 |

  • 2025年1月11日 星期六

    1版责编/王丰齐 版式/陈静  本版责编/贾学蕊  版式/吴磊

 
 
  • 01

  • 02

  • 03

  •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