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9日 第03版:
  • 拓展应用场景,人形机器人加速商业化

    行动自如、能走能跑,还能进厂“拧螺丝”,或者替代真人主播直播带货……12月6日,在芜湖举办的安徽省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上,各种身怀绝技的机器人精彩亮相,展示出不一般的能耐。

    “在算法和数据的驱动下,机器人逐渐具备了能自主决策的‘大脑’和精准执行的‘小脑’,还有日益灵巧的‘手’,可独立完成越来越多的工作。”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工程师钱鑫泉向记者介绍他们带来参展的机器人,“我们研发的这款人形机器人身高180厘米,体重60千克,全身具有38个主动自由度,采用前屈腿构型的拟人设计,并增加了踝关节自由度,具有一定的精细灵巧操作能力,可用于汽车制造等领域。”

  • 全国首个量子计算与数据医学研究院在皖成立

    本报讯(记者 陈婉婉 鹿嘉惠)12月8日,记者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蚌埠医科大学与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源量子”)共同成立“合肥量子计算与数据医学研究院”(简称“研究院”),这是中国首个量子计算与数据医学研究院。

  • 我省启动地理标志保护运用促进工程

    本报讯(记者 罗晓宇)记者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日前,该局印发《地理标志保护运用促进工程实施方案》,旨在全面提升安徽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力。

    该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120个,地理标志商标达250件,全省经营主体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覆盖率达90%以上,地理标志运用效益更加凸显、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 青年“智囊团”科技助农

    本报讯(记者 班慧)12月5日至6日,2024年安徽省“青年专家(博士)科技助农服务团”总结交流活动在安徽农业大学举办。记者从活动中了解到,为助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团结引领广大青年科技人才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技术帮扶,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推动青年专家和返乡创业青年共同成长,今年以来,我省扎实开展“青年专家(博士)科技助农服务团”乡村振兴科技赋能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 着眼防范,助企强化内控建设

    “针对企业职务犯罪频发的现象,合肥市公安局牵头筹备成立的合肥市企业内部职务犯罪预防联合会,以多元化的形式提升企业内部职务犯罪防范意识和预防能力,我们感觉效果很好。”记者近日跟随省政法综治江淮行采访团在合肥采访时,一位科技企业的安保负责人这样说。

  • 第十九期“书香安徽”读书报告会举办

    本报讯(记者 丰静)近日,第十九期“书香安徽”读书报告会在省委党校举办。读书报告会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为主题,邀请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作专题报告。省直有关单位、省属高校、省属企业、部分在培中央主管单位负责同志共110余人参加报告会。

  • 智慧灌区节水更增效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六安市金安区东桥镇何山村,在上门郢村民组,冬小麦已经长出嫩苗。“这里位于江淮分水岭的脊背,用水一直是难题。今年,多亏了在我们村试点的特许经营项目,让我们村的灌区建设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上门郢这片受益最大,每一片粮田都有了灌溉设施,实现远程遥控灌溉。”何山村党支部书记李绪国告诉记者。

  • 要 闻

  • 2024年12月9日 星期一

    责编/王丰齐 版式/李晨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