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 第10版:
  • “徽”聚英才而用之

    在全国率先推出乡村技能人才评价政策、合肥市建立急需紧缺人才认定机制、马鞍山市设立“产业工程师学院”、亳州市设立全省首单人才年金、滁州市推进与高校“人才强市合伙人”建设、淮北市设立1017人才日……安徽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涵养“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 构建“人才强磁场”推进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记者 许根宏 通讯员 钱明东)近年来,庐江县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在“人才+发展”的“化学反应”中,庐江县GDP由2011年区划调整时的131.7亿元增至2023年的633.5亿元,在全省排名中由第21位跃升至第6位,挺进全省“第一方阵”。

  • 淠史杭灌区完成今年灌溉供水任务

    本报讯(记者 袁 野)记者近日从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了解到,9月底,淠史杭灌区已顺利完成今年灌溉供水任务。自4月23日引水灌溉至9月24日供水结束,横排头、红石嘴、龙河口三大渠首合计灌溉引水24.9亿立方米,全灌区水稻栽插面积约963万亩,有力保障了灌区粮食生产用水需求。

  • “巧匠”奏响公益乐章

    “小区旁有位残疾人,虽然是个男同志,但很会做针线活,还会绣花。”提到赵正光的手艺,附近小区的居民赞不绝口。

    1979年出生的赵正光,是淮北市濉溪县濉溪镇闸东社区居民,自幼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双腿残疾,只能靠手摇三轮车行走。“我不想让自己成为家人的负担,只有学得一技之长才能自力更生。”赵正光说。

  • 有了“大铁牛” 种田更省心

    犁铧翻卷,旋耕刀转,将土壤、杂草、秸秆打碎混合……10月11日,在蒙城县乐土镇的田间地头,一台台大型耕整地农业机械轰鸣着往来穿梭,将地面表层植被翻埋到底层,完成深耕整地作业。

    “以前种地全靠人力,又累又慢。现在好了,有了这些‘大铁牛’,一个人就能管几十亩地。”乐土镇双龙社区种粮大户赵飞龙告诉记者,他流转种植1000多亩土地,仅需雇用5名农机手操作各种机械,短短几天就能完成整地、秋种工作;而在以前,则需要上百名劳动力,耗时一两个月才能完成。

  • 栽下“致富果” 探出振兴路

    近日,记者走进宿州市埇桥区解集镇桥桂村碧根果种植基地,只见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碧根果树枝繁叶茂、长势喜人,饱满的椭圆形果实已经成熟、缀满树梢。“今年是第4次挂果,预计产量得比去年翻一番。”村党总支书记纪忠杰指着绿叶间的碧根果笑着说。

    “我们这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土壤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为碧根果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纪忠杰介绍,目前基地占地370亩,共有5180棵碧根果树,预计今年产量能达到5万公斤,“现在生果市场价每公斤40元左右,一亩地14棵树可产135公斤碧根果。等碧根果进入盛果期后产量更高,将有几十年的持续收益,是名副其实的‘增收树’。”

  • 江淮新闻

  • 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责编/李明杰 江敏 版式/王艺林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8

  • 0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