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2024年06月28日 第05版:
  • 擦亮文化底色,让乡村地名更“著名”

    在乡村,说起地名,我们能想到的往往是一个个村庄的名字。它是晨间掠过露珠的清风、夏日午后的蝉噪、黄昏归来的牛羊、夜晚稻田的蛙鸣,在回忆的滤镜中,勾起人们无尽的乡愁。

    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今,乡村的空间定位越来越精细,对地名密度的需求越来越高。2023年9月,我省开展“乡村著名行动”,通过对乡村地名命名、设标、上图、发展信息服务、挖掘地名文化、讲好地名故事,充分发挥地名价值,为乡村振兴赋能。

  • 助力更多安徽企业提升品牌价值

    本报讯(记者 汤超)安徽日报社近期启动实施的“强省品牌计划”,在全省经济战线上受到广泛关注。一些知名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强省品牌计划”为讲好安徽品牌故事,展示安徽品牌形象提供了新平台,将进一步提升安徽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更多的安徽品牌“走出去”。

  • 瓜果飘香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需对接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 朱卓)6月26日、27日,2024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需对接会暨“皖企投融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投融资路演活动在合肥举行,省内外近300家整车及零部件重点企业、高校院所、金融机构等相关负责人,各市工信部门、汽车行业协会负责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 “板凳会”上解难题

    “上周提出的辖区高龄残疾家庭消防安全问题,我们每周进行一次上门走访,已经解决了这个隐患……”近日,在宁国市西津街道城北社区组织的“小板凳会”上,社区干部与居民围坐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谈看法、提建议、聊对策,气氛十分热烈。

    “‘小板凳会’的目的就是让居民能够坐在一起聊一聊,坐得近了,心也就跟着近了,能够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城北社区负责人凤静告诉记者,针对短期内难以化解的问题和矛盾,涉及居民反映强烈的实际困难,社区通过组织召开民生民事“小板凳会”进行现场讨论、商议、评判、解决,实现问题不过夜,解决不拖延。

  • 池塘变湿地 “灰水”成清流

    “以前淘米洗菜、洗衣服的水都是直接倒进塘里,现在通过下水管道,流进能‘过滤’污水的小池塘,再出来就成了清水。”近日,当涂县乌溪镇七房村四房自然村村民刘守贤告诉记者。

    刘守贤所说的小池塘,是该村已经运行近一年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态湿地。

    农村厨房污水、生活洗涤与沐浴污水等被称为“灰水”。过去,大量“灰水”长期直排,造成农村池塘、沟渠内水的氮、硫、磷等含量增高,严重的可能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生态环境。但由于当地村民居住分散,加上地势复杂,农村“灰水”处理一直是个难题。

  • 焦点新闻

  • 2024年6月28日 星期五

    责编/计翀 版式/孙冠贤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