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记者来到位于灵璧县虞姬镇的安徽蕈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现卓正忙着在网上选购平板电脑。
“我们准备给每位管理员配备一台平板电脑,方便他们进行菌菇生产操作。”刘现卓告诉记者,在他们这家数字化食用菌工厂,手机、平板电脑已成为工人们的生产标配。
“今年2月,我们已完成首批3台70吨‘龙云’发动机产品验收并交付相关客户,这款产品支持可回收复用,在全国也是领先的。”4月18日,在蚌埠市禹会区,安徽九州云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奇告诉记者。
2019年,安徽九州云箭作为蚌埠市发力商业航天产业的“第一粒种子”入驻禹会区,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商业航天动力领域龙头企业。该公司专注于研发支持火箭回收复用的液氧甲烷发动机,其研制的“凌云”“龙云”两款液氧甲烷发动机,服务多家火箭总体研制企业。
243台自动化设备、46台智能机器人,90%自动化生产;每分钟80罐的产能效率,每罐称量精度误差仅为0.2g……4月17日,记者在黄山小罐茶业有限公司的超级工厂看到,这里没有多少工人,只有不停转动的机械臂和穿梭于各个站点的无人驾驶搬运车,科技感十足的智能制造氛围扑面而来。
划线、制孔、翻转、打剖口……4月17日,鸿路钢构涡阳基地生产车间里,一台机器人一次性就能完成过去好几台设备、多个工序才能完成的H型钢切割下料工作。“机器人24小时不间断作业,保持生产的连续性,实现效率、效益双提升。”车间技术员徐飞告诉记者。
去年1月,鸿路钢构涡阳基地投入1.12亿元,新增数智激光切割机、电焊机器人230余台。该基地积极打造钢结构智能工厂,通过信息传感与计算网络进行数据采集、信息传递、智能分析、自主决策、指令反馈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实现对钢结构生产过程的控制及生产流程各环节的联动与协作。
2024年4月23日 星期二
责编/钱定果 版式/王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