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将持续加大金融要素资源供给,支持皖北地区重点产业集聚发展。” 4月19日,皖北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推进会上,省地方金融管理局负责人说。
近年来,我省持续加大对皖北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截至3月末,皖北地区各项贷款余额26091.71亿元,同比增长13.09%。2023年,皖北地区债券融资规模1281.11亿元,同比增长21.1%。截至3月末,皖北地区上市公司达到17家;省级相关股权投资基金在皖北地区设立子基金27只,累计募资121.69亿元、投资85.86亿元、投资项目180个。
4月19日,在皖北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推进会上,省政协副主席、省科技厅厅长罗平表示,省科技厅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协同为主线,通过建平台、抓攻关、强主体、促转化等措施,为皖北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夯实了科技支撑的基础。
近年来,省科技厅指导淮南矿业完成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体系化布局建设实验室、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企业研发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173家。把皖北重点产业领域作为重点,近三年在皖北地区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36项、财政支持金额2.32亿元,带动地方、企业投入约11.7亿元。支持皖北各市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分别是3547家、5826家,近三年年均增长分别达30%、63%。联合皖北各市举办24场安徽“双创汇”活动,汇聚省内外创新资源赋能产业发展,带动2023年皖北地区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600亿元、同比增长82.5%。
4月19日,在皖北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推进会上,省教育厅厅长钱桂仑表示,省教育厅进一步完善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学科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服务皖北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目前,全省93所高校设置服务皖北重点产业集群相关本专科专业点3331个,年培养23.3万人;位于皖北地区的宿州学院等22所高校设置相关本专科专业点519个,年培养3.9万人。
“省财政围绕服务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大局,着力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加大资金保障力度、优化财政支持方式,积极服务皖北重点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4月19日,在皖北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推进会上,省财政厅厅长谷剑锋表示。
2023年,省财政下达皖北地区转移支付1587亿元、增长8.5%,占其财政支出比重达57.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在产业扶持上突出加力。2024年省级聚焦汽车、光伏等重点产业安排43.7亿元,在设计部分政策时,对皖北地区加码支持,如光伏政策对皖北地区奖励资金上浮20%。在培育平台上突出增效。每年安排17.6亿元资金,专项支持提升南北合作园区和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双招双引”和产业承载能力。在投入机制上突出协同。截至目前,省财政注资组建的新兴产业引导基金16只母基金全部落地,已累计投入162.1亿元,子基金覆盖淮北、淮南、亳州、阜阳、滁州等地。
加快皖北重点产业集群化发展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
“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强化企业梯度培育,深入推进数字赋能,全面优化为企服务,以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推动皖北新型工业化进程。”4月19日,在皖北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推进会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冯克金表示。
2024年4月21日 星期日
责编/陈静 版式/吴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