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江淮大地,农民辛勤耕耘,农机驰骋沃野,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配套,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春耕图景正在安徽各地徐徐展开。
近日,记者在阜阳市、亳州市、全椒县等地走访看到,各地坚定不移抓好粮食生产,全力做好春耕春管工作,全力以赴提高单产水平,各部门、各机构积极服务春季农业生产,我省迈向现代化农业的脚步更加坚定。
4月11日是农历三月初三。“三月三,闹春田”,正是春季农业生产大忙时节。各地各有关部门正在按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围绕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把粮食单产和品质提上去。
“精耕细作”凝练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农业典型特征,同“不违农时”“因时制宜”等中国智慧相结合,成为中华文明从未中断发展的密钥之一。精耕细作农耕有传统的强大生命力,同时也要积极拥抱新技术革命,不断提高农业效率、节约水土资源,以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助力和美乡村和美丽中国建设。
“我们实行精细化管理,设有四个抢修班组,全天候轮值在线,无论是大范围的供水问题还是村民家水龙头的小故障,我们都会迅速响应,及时维修。”3月底,在凤台县尚塘水厂工程部,水厂厂长陈迪科向记者介绍着他们的服务流程。
尚塘水厂2012年投运,是凤台县首个乡镇水厂,也是该县首个全国百座农村供水规范化水厂,2019年经过技改和改扩建后,为周边四个乡镇约12万名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饮用水。
本报讯(记者 张敬波)4月11日,安徽省春茶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暨第十二届泾县兰香(汀溪)采摘节启动仪式,在泾县汀溪乡举行。
本次活动由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宣城市人民政府主办,宣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泾县人民政府承办,以“加强春茶地理标志保护 护航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地理标志保护赋能茶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记者 彭园园)4月8日,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从合肥北站启程,经中国磨憨出境,最终将到达老挝万象。这是合肥开行的首趟“一单制”中欧班列,同时标志着安徽首个“一单制”提单国际货运正式落地。
“一单制”电子提单运输模式,是指货物在运输的全过程中,可凭签发的电子提单办理所有货物运输手续,从而实现“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次保险、一箱到底、一次结算”的全程管控服务,解决了以往不同运输方式间换单手续繁琐、运输数据无法共享等短板。
本报讯(记者 任雷 通讯员 武景)记者4月10日从亳州市民政局获悉,该市百岁老人已达715人,比2022年增加64人。
近年来,亳州市持续开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对低保家庭中的失能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给予救助,并为具有该市户籍的高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全面提升老年人福利。
焦点新闻
2024年4月12日 星期五
责编/计翀 版式/孙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