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是观察经济的重要窗口。
从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出口的衬衫、毛衣、袜子,到前些年流行的服装、家电、家具等“老三样”,再到如今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外贸出口主打产品的“新旧之变”,彰显了对外贸易结构的持续优化。
安徽紧跟新一轮外贸发展大势,以“新三样”的扩大出口,激活外贸经济新动能。
近日,一趟装载着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参展展品的中欧班列抵达上海,这是进博会(部分)参展展品连续第三年通过中欧班列运输。
今年前9个月,长三角地区共开行中欧班列3293列(含回程),运送货物34.39万标箱,同比增长10.1%。一列列“钢铁驼队”往来穿梭,在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架起了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
近日,在合肥海关所属滁州海关监管下,一批重达334吨的“塑胶粒子”保税料件通过企业集团加工贸易方式,从总部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结转至滁州东菱电器有限公司内进行加工生产。
“得益于海关企业集团加工贸易改革,我们不用缴纳保证金也无须内销补税,就可以和集团内各公司灵活便捷地流转保税料件,有效解决了进口料件管理、产能调配等方面难题。”滁州东菱电器有限公司进出口部关务主管丁家丽说,今年以来,公司已经通过企业集团加工贸易方式流转保税料件7批次,节约运营成本约90万元。
本报讯(记者 朱卓)记者近日从省财政厅获悉,该厅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聚焦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交通共联等方面,全力做好资金保障和政策协同,为我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财政支撑。
支持区域发展“共融”,链接更加紧密。省财政厅全面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聚焦增强长三角欠发达地区发展动能,每年安排7.8亿元支持皖北打造“6+2+N”承接产业转移平台,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7+3”合作园区全部挂牌成立。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6.3亿元,支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加快建设。每年安排2.5亿元,助力江南江北产业集中区加快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体系。
本报讯(记者 何珂)近日,记者从合肥海关获悉,9月安徽省对东盟进出口97.9亿元,同比增长39.2%。其中出口56.2亿元、增长22.2%,进口41.7亿元、增长71.6%,增幅创去年同期以来新高,全省对东盟外贸进出口平稳增长、积极向好。
据悉,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生效实施,我省与东盟各国的产业合作迎来了重大机遇,贸易往来日益紧密。前三季度,全省以一般贸易方式对东盟进出口544.3亿元,增长5.5%,占同期安徽省对东盟进出口值的76.8%;对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进出口量最大,分别为144.7亿元、135.8亿元、130.1亿元,对老挝进出口11.6亿元、增长49.3%,增幅最大;对东盟出口机电产品244.8亿元、增长19%,出口高新技术产品91.8亿元,增长18.9%。
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消费市场总体保持回升向好态势,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17.1亿元、同比增长6.7%。
假日经济,绝对算是支撑消费的亮点和增长点。今年中秋国庆假期长达8天,出游居民显著增多,火爆的旅游消费带动住宿餐饮服务、文化体育服务等销售收入大幅增长。比如,“文旅套餐式消费”就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旅游+音乐、+文化、+美食、+实景演出等文旅融合项目创造消费新热点。合肥市园博园推出100项非遗项目、500场演艺活动,累计入园225万人次,上榜全国国庆假期热门旅游目的地TOP20;芜湖古城、马鞍山长江不夜城的国庆奇幻夜日均接待游客超过8万人次。
开放安徽
2023年11月2日 星期四
责编/何珂 版式/王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