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4日 第10版:
  • 惠企政策“一网通办”精准直达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立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常态化工作机制的意见》,我省“建立惠企政策兑现闭环管理机制”入选“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经典案例”。

    据悉,我省建立政策资金联动机制,打通政策服务平台与财政支付系统,将惠企政策兑现“免申即享”执行落实情况作为财政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实现全省涉企政策资金一口兑付和闭环监管。建立一体化推进机制,通过“皖企通”推进全省统一政策管理、通用政策市批、统一资金兑付,支持各地个性政策自主实施。

  • 电子化改革助推国库支付提质增效

    本报讯(记者 朱卓)今年以来,省财政以管理改革创新为突破口,以深化电子化管理改革为抓手,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国库管理信息化水平,推动全省国库支付提质增效、预算执行平稳运行,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政保障。

    深化电子支付管理,实现业务办理“零跑腿”。省财政厅积极应对人民银行机构改革,联合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市县国库业务运行保障工作的通知》,在全面摸清基层国库支付电子化现状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案。通过加快电子化管理扩围,全面提升县级财政业务“无纸化”水平;通过协调开通人行金融城域网,解决财政与人行每日业务对账“人工跑单”问题;通过应用四方电子对账系统,建立过渡期电子对账应急机制,保障财政资金支付业务准确无误。

  • 财政资金助力瓜蒌产业

    近年来,庐江县石头镇笏山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立足实际,利用各级财政扶贫资金,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带动村民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瓜蒌,取得良好成效。

    (资料图片)

  • 保护公益林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近日,省财政厅会同省林业局制定印发《安徽省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和规范省级公益林补偿资金管理,进一步推动深化林长制改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有关规定,省级财政预算每年安排资金用于公益林生态补偿,包括按照公益林面积及规定补偿标准的定额补助、对市县提高非国有公益林补偿标准给予的省级奖补。近年来,我省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8年,制定《安徽省财政厅 安徽省林业厅关于印发〈提高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奖补办法〉的通知》,对市县给予1/3奖补进行规范,文件有效期5年;2020年,我省制定了《安徽省财政厅 安徽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定额补助资金进行规范,文件有效期3年。但上述文件均已失效,故印发了此次《办法》。

  • 政府采购信用承诺制让企业“轻装上阵”

    “今年6月我们提交了一份供应商信用承诺函,代替原本需要提供的财务状况报告、纳税、社保等证明材料,直接参与审查招标,这替我们节省了不少时间。”近日,芜湖市弋江区防洪泵站智能化建设设计项目负责人陈域告诉记者,“现在项目已签订合同正常履约。”

    据了解,弋江区防洪泵站智能化建设设计项目是芜湖市在全省率先实行供应商资格信用承诺制的试点项目之一。供应商信用承诺制,是以信用为核心、以承诺为基础的一种新型供应商资格审查方式。在此制度下,供应商在参与政府采购活动时,要在规定时间内向政府提交包含企业资质、财务状况、合同履行能力等信息的信用承诺书。

  • “五进”活动为企送去“及时雨”

    “感谢县财政部门的牵桥搭线,贷款发放得很及时,真是雪中送炭!”近日,位于宿松经济开发区的松谷屋食品(安徽)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志国对记者说。

    松谷屋公司是一家从事饼干生产销售、食品产业科技研发等业务的企业。“公司这几年发展迅速,一直想扩大生产规模,今年上半年由于货款回流不及时,资金出现暂时短缺,投资建设新厂的计划只能搁置。”朱志国说。

  • “蜻蜓之眼”即将投入试运行

    日前,在蒙城县涡河蒙城枢纽,正在进行扫尾施工的天气雷达。雷达塔楼设计高度38米,顶部造型寓意“蜻蜓之眼”,该雷达可有效消除亳州市雷达监测盲区,有效提升暴雨、冰雹、大风、龙卷等强对流天气的监测能力。据介绍,该项目是中国气象局2022年气象监测预警补短板工程项目,中央投资和县财政共投资近1000万元。本报通讯员 胡卫国 蔡洪梅 摄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