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混合磁体创造世界纪录后,吸引了更多大学和科研院所的高端用户,自去年8月中旬起,混合磁体已运行346.91小时,为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大学等高端用户提供了最高场极端实验条件。”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本报讯(记者 王弘毅)昌景黄高铁竣工验收,合肥至南京至上海高铁开工建设,合新高铁、淮宿蚌城际铁路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记者1月6日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2022年,全省铁路完成投资461.5亿元,同比增长13.5%,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去年以来,我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安徽区位优势,在全国路网布局中谋划重大项目,确保建设一批、储备一批,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重点项目103个,涉及我省的有26个,数量居全国前列。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省强化重点项目工作专班机制,倒排节点、压实责任,紧盯生态红线论证、自然保护地许可、基本农田补划等关键环节,在工程建设中围绕难点问题集中攻坚,及时研究解决征地拆迁、工程交叉、隐患整治等制约工程进度的常规性问题,协调沿线地方政府加快站前广场、通站道路、水电气等配套设施建设。
本报讯(记者 朱卓)1月6日,全省深入推进根治欠薪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合肥召开。会议总结了2022年工作情况,部署了2023年春节期间和两会前后重点任务,进一步推动根治欠薪工作取得实效。
2022年,全省各地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完善制度机制,强化综合治理,开展集中整治,基本形成了制度完备、责任落实、监管有力的欠薪治理工作格局,根治欠薪工作取得新成效,有力维护了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
1月7日傍晚,黄山北站出站口人潮涌动,李培生行色匆匆。他马不停蹄奔向黄山山顶的玉屏环卫所,并不打算回市区的家住一晚。“马上要召开省两会,我手上的任务很多,一件都不能落下,一晚都不能耽误。”李培生笑着说。
像这样从车站直接奔回山顶,对李培生来说,早已不是第一次。2018年,李培生成为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没想到第一次到省城参加两会就遇到了暴雪。会议一结束,他当天就坐最晚一班高铁赶回来,第一时间奔回山顶和大家一起抗击暴雪。
在省两会即将召开之际,省政协委员、省体育科学技术研究所主任医师、省体育局备战办副主任周世华正抓紧准备建议。
2022年,周世华的工作充实而繁重。他和同事们顺利完成我省运动员医务保障和伤病康复任务,为保障我省健儿在全运会上取得历史最好成绩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报讯(通讯员 吴贻伙 记者 李浩)记者1月8日从省检察院获悉,我省检察机关将在春节前后集中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检察蓝”助力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行动。
我省检察机关将把打击欠薪犯罪与追讨欠薪同部署、同开展,注重督促犯罪嫌疑人积极筹措资金,履行支付欠薪责任,对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经刑事立案追缴仍不履行支付义务的犯罪嫌疑人,依法从严惩处。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为抓手,争取最大程度追回农民工工资,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本报讯(记者 张理想)日前,省政府批复省社会科学奖奖励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授予《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等29项成果2019—2020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一等奖,授予《基层社会协同精细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等89项成果2019—2020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二等奖,授予《从理论需求、理论供给到理论治理》等182项成果2019—2020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三等奖。
本报讯(通讯员 光聪 记者 李晓群)日前,省法宣办印发通知,对2023年度安徽省跨年系列主题普法活动进行部署。今年,省法宣办将会同省直25个重点普法责任单位,在安徽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组织开展24场跨年系列主题普法活动,不断推进国家机关普法工作深入开展,积极推动各项普法责任的落实。
1月5日,在刚建成的中国宝武马钢特钢智控中心,操作人员正在进行远程生产控制。该智控中心覆盖特钢全流程26个生产工序,是集产线远程操控、产线管控及智慧应用于一体的智控中心,通过数智技术赋能特钢生产,助力推动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本报通讯员 罗继胜 摄
本报讯 1月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新春走基层”栏目播发《开行在大别山里的“生命线”》。在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有一条特殊的公交班线,每天凌晨5点,准时从当地距离县城最远的太平畈乡出发,途经多个小站,开往霍山县医院。这趟专门为20多位血液透析患者开通的早班车——703线,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深山里的“生命线”。
“刚建好的公园怎么变成这样了?”1月7日,在合肥大学城体育中心绿轴公园的儿童拓展区,带着儿子来玩的张女士颇感震惊。仅一个月没来,她的眼前已是一片狼藉:细碎的果皮纸屑、散落的外卖饭盒和奶茶塑料杯、燃放过的烟花爆竹、各色的塑料袋和包装纸……一旁带着女儿荡秋千的李女士更是感叹:“之前,那边两个垃圾桶的垃圾都堆得好高,前天才清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