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动起了网络“青少年模式”歪脑筋

版次:12  2022年09月30日

“青少年模式”“未成年人身份识别”“账号实名认证”……随着近几年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的出台,不少短视频平台纷纷增设了可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打赏等行为的“防火墙”。不过有不少家长“吐槽”:设置页面过于隐蔽、绕开模式太容易、实名认证流于形式等。这也让一些主播发出疑问:“未成年人”身份难辨,平台漏洞怎么补?

不够“硬核”的限制性措施

近年来,未成年人花费巨款打赏主播、充值网络游戏的事件时常发生。据报道,上海市消保委2021年受理网络游戏投诉多达4670件。2020年以来,《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等,明确规定要严格落实实名制要求,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现金充值、“礼物”购买、在线支付等各类打赏服务,并且要求开启“青少年模式”,限制未成年人观看时长、浏览内容等。

明确监管要求之下,平台均搭建了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推出“青少年模式”,或是首次登陆需要实名认证。一经启用,用户则无法观看直播或是充值打赏,甚至陌生人关注、位置功能以及私信等也被限制使用。

然而,记者发现一些平台还存在技术“不硬核”,流程“不走心”等现象。比如,有的平台只是提醒是否切换“青少年模式”,有的平台需要用户找到设置页面自行选择模式,而且并不是所有平台都有人脸识别模式。

“这些限制措施太容易绕开了,起不到什么作用。”山东青岛家长王先生告诉记者,很多平台单凭手机号码就能实现实名认证和用户注册,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获得监护人的手机号或者验证码并非难事。

有人钻空子恶意申请退款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各大平台均开设了未成年人退款窗口,用户需要提交未成年人身份证或户口本、医学证明、监护人身份证件、监护关系证明、消费记录等材料才能申请退款。对于申请过未成年人退款的账号,部分平台将关闭该账号消费充值功能。

“未成年人退款”合情合理,但有人钻起了制度的空子,恶意申请退款。利益驱使下,某电商平台甚至出现专门的店铺,提供未成年人资料代办充值、打赏退款等服务。“带动直播间氛围,享受‘榜一大哥’点播服务,套现礼物、道具……这些成为成年人恶意申请退款的主要原因。”该工作人员说。

一些主播因此欠了平台的“债”

面对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退款申请”,很多中小型主播因此成为“负债一族”。

某平台虚拟主播“桃芝夭夭”收到一笔10万元的未成年人退款申请,由自己和平台各承担5万元,5万元现金需要直播间以“金币”的形式偿还。“按照规则,平台会从主播的每笔收入中抽取50%。也就是说,我必须再赚10万元才能还完欠债。”“桃芝夭夭”说,“像我这样的小型主播,可能需要两三个月甚至更久才能还完。”

主播“蓝色的心”告诉记者,签约公司对于主播的考核十分严格,为了留住粉丝、增加直播间流量,很多主播都是自掏腰包完善直播间设备,购买礼品回馈粉丝,平均下来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万元左右。“蓝色的心”说:“一旦遇到未成年人申请退款,就相当于提前向平台预支了几个月奖金,需要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依靠直播‘还债’。”

“未成年人网络消费种种事件背后的根本,是庞大经济利益的驱使。”青岛大学副教授孙更新认为,精准识别未成年人身份,技术上并没有太大障碍,眼下很多平台企业还存在应付心态,缺少为青少年营造健康安全网络环境的主观能动性,“除了加强监管和惩戒力度,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推动平台企业在‘青少年模式’上开展良性竞争也能起到正面引导作用。” 据《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