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自贸区两周年“成绩单”出炉

17个创新案例“全国首创”

版次:1  2022年09月30日

■ 本报记者 李晓磊

“目前,《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3年112项试点任务已经完成了91%;探索形成100多项创新案例,其中17项是全国首创,累计入驻企业2.5万家、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实现进出口2993亿元、税收579亿元,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全省约26%的进出口额、10%的实际利用外资、4%的新设企业和7%的税收;区内实有‘四上企业’1742 家、两年增加527家;营业收入过百亿企业14家、两年增加6家;高新技术企业1918家,占全省总量的16.9%,两年增加456家。”9月27日,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方旭介绍了安徽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情况。

自2020年9月24日揭牌以来,安徽自贸试验区坚持“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 建机制、抓重点、抓关键,全面完成两周年目标任务。两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突出“贸易+投资”,开放高地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创新开展综合保税区“无感通关”“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试点,跨境贸易通关时间大幅压缩;建成运行中国(安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全面实现“一个平台、一次提交、一键办结”,主要功能覆盖率100%。今年1至8月,安徽自贸试验区进出口额1228.2亿元,同比增长34.1%,高于全省18.9个百分点,跻身全国自贸试验区前10;诞生了联宝电子1家进出口超100亿美元外贸企业,引育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光伏三大百亿级出口产业集群。

“科技”和“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两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突出“科创+人才”,产业高地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安徽自贸试验区设立两年来,累计签约落地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660个、协议引资额4606亿元。围绕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率先创新利用产业化经费对拟孵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探索推进国有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改革,率先打造技术应用场景对接发布机制,突破了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助推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落户自贸试验区。

两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营商高地的集聚力进一步彰显,创新高地的辐射力也进一步体现。在赋权片区上做到应赋尽赋,向片区下放25个部门的212项管理权限。其中,合肥片区下放权限惠及3000余家企业;芜湖片区开展行政审批相对集中权改革;蚌埠片区企业注册时间压缩80%。

国家278项制度创新成果应复制尽复制,已经落地实施258项,复制率达到92.8%。同时,安徽自贸试验区在3个自贸片区以外的13个省辖市设立联动创新区,实施支持联动创新区建设十项举措,形成全省“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协同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