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今夏基本实现巢湖蓝藻无异味

版次:4  2022年09月26日

本报讯(记者 张青川 通讯员 赵军婷)9月20日,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合肥近年来纵深推进巢湖综合治理,系统实施碧水、安澜、生态修复、绿色发展、富民共享“五大工程”,强力推动点源、线源、面源、内源“四源同治”。入夏以来,合肥市通过抓早抓小、日清日洁等有力措施,发生蓝藻次数减少78.3%,累计面积减少84.4%,藻密度下降58.9%,基本做到巢湖无蓝藻异味,赢得了百姓的赞誉。

据国家卫星遥感数据,至8月底,今年巢湖湖区蓝藻最大面积和累计面积较去年同期均明显下降,环湖继续保持基本无蓝藻异味。合肥市包河区生态环境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对巢湖沿岸实行网格化管理,分成11个责任片区,明确片区调度和打捞负责人和巡查打捞人员。第一时间掌握藻情,及时调度处置。该区根据防控重点和敏感区域,布设了34个藻情、气味监测巡查点,部署无人机对环湖沿线全覆盖、无死角巡航。发现异常,打捞公司、街镇社区等联动处置,日产日清。每天有近200名蓝藻防控人员顶烈日、战高温,坚守一线。

今年夏天,合肥超过35℃、37℃、38℃、39℃的高温日数分别达到47天、25天、19天和9天,均位列合肥1952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第一。数据显示,今年4月~8月份,环湖各县(市)区共出动打捞人员61285人次,出动船只8902船次,打捞藻浆78万余吨,产生藻泥7000余吨。与2021年同期相比,出动打捞人员、出动船只分别增加13.62%、54.41%,打捞藻浆、产生藻泥处理藻浆分别下降40.90%、40.99%。9月17日,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次入口围堰蓝藻防控段,20多名工人仍在坚守。这里有一座新投入使用的深井控藻平台,每天可以处理10万立方米的藻水。

据了解,目前合肥市已基本构建以蓝藻深井处理装置和藻水分离站为重点,蓝藻磁捕船为配套,蓝藻围隔、推流器等为基础的巢湖蓝藻水华应急处置设施体系。“2022年,合肥市新建高压控藻深井5座,新增磁捕船2艘、曝气船10艘、控藻船1艘,巢湖蓝藻应急防控能力进一步提升。”合肥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环湖共建成藻水分离站5座,处理能力1.8万吨/天,建成蓝藻深井处理装置8座,处理能力78.6万吨/天;配备磁捕船及浅水区辅助打捞船只160余艘。

合肥市还加速推进生态修复,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工程启动建设。十大湿地日均处理水量能力达120万立方米。削减氨氮、总磷污染物20%~30%,出水水质提升一个等级,达Ⅲ类以上。今年1月~8月,合肥市主要入湖河流国考断面水质均值全部达标,其中南淝河施口、派河牛角大圩、杭埠河三河镇新大桥、双桥河入湖口水质均优于水质考核目标。1月~8月,巢湖东、西半湖和全湖水质均值均为Ⅳ类。巢湖东、全湖呈轻度富营养状态,西半湖呈中度富营养状态,其富营养指数与2021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0、1.7、1.0。4月~8月,巢湖蓝藻水华发生累计面积同比下降53.4%,藻密度下降14.2%,基本做到沿湖蓝藻不聚集、无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