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戴奶奶讲刘奎在黄山的故事

本报通讯员 程昱 关碧瑶

版次:3  2021年06月29日

巍巍青山存薪火,红色精神永续传。黄山山高谷深、林木茂密,便于开展革命斗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黄山周边村民积极投身革命实践,留下了许多红色故事。日前,黄山风景区党员干部走进黄山南麓汤口镇岗村里三村,与老党员座谈,把党史学习教育从室内搬到室外,从书本搬到现场,发掘身边的红色资源,让党史学习教育热起来、活起来。

青山环抱的里三村,近30名党员干部与84岁高龄的老党员戴大妮围桌而坐。戴奶奶小时候曾随父辈与刘奎等革命先辈有过交集,在清朗的山风里,以刘奎为代表的先辈们一心革命无惧生死的点滴细节,那些不为人知的红色故事,在老人的动情讲述中渐渐铺展开来……

刘奎,1910年出生于江西吉安,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跟随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地区开展反围剿斗争。曾参与新四军整编,亲历皖南事变,并孤身留守皖南。于1941年5月在泾、旌、太三县交界的朱家坑创建黄山游击队。在他的带领下,黄山游击队打响了皖南事变后武装反抗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枪。据不完全统计,刘奎军旅生涯里,先后9次重伤,却屡次死里逃生,在皖南地区留下一个个传奇故事,被老百姓称为“打不死的刘奎”。

说起当年刘奎带领游击队逃脱敌军追击的往事,老人原本笑着的面容忽然暗淡了下来。许久才缓缓地说:“那个时候游击队可苦了。因为敌人的封锁,刘奎跟他的游击队员们只能躲在山里,饿了没东西吃,冷了也不敢生火,到晚上才偷偷来老百姓家中,烤衣服、借粮食。他们从来不白拿老百姓的东西,每次都会留下一个条子,上面清清楚楚记着谁借了多少粮食,日后一定如数奉还。”在黄山脚下这个隐秘的小山村,刘奎就是这样依靠当地村民的帮助,带领游击队东躲西藏地艰难斗争。谈及当年村民们倾囊相助的原因,“我们相信,跟着朱毛,就一定能胜利!”老人铿锵有力的语言中,蕴含了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仰,对中国革命必然取得胜利的坚定决心。

1943年冬,刘奎带着两个班的战士转移至冈村社屋坑时,由于军中有人叛变,游击队遭受重创,刘奎本人身负重伤,交通员郎进新牺牲。对于这段历史,尽管戴奶奶当时年幼,却至今印象深刻。“反动派把高老头(郎进新化名)的头跟手剁下来,用小背篓抬着去各个村强迫村民出来看,现场十分惨烈,不少老百姓都偷偷留下眼泪。”“后来村里有三个游击队员被俘,敌人用各种酷刑逼他们说出游击队行踪,那三人宁死不招,后来被拉到枪口枪毙了。”说到这里,戴奶奶十分动容,“你们年轻一代一定不能忘记他们,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戴奶奶口述的一个个真实故事,将大家拉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走进了刘奎等革命先辈在黄山地区艰苦卓绝的游击斗争生涯,让英雄事迹鲜活起来、丰满起来。在聆听英雄故事后,大家愈发感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革命传统教育意义深远,并纷纷表示,将从革命先辈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做好红色旅游文章,让红色精神在绿水青山间永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