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似一团星火

——2020年“最美基层民警”群像(上)

版次:1  2021年01月18日

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 他们是和平年代的一团星火,聚拢于人民身边,在漫长的岁月里,守人民安宁,护社会安稳。

他们以“最美”的身体力行,诠释着人民警察的使命担当。青蓝战袍,奔腾着无穷尽的力量;金色盾牌,闪烁着新时代的警魂。

北京,丰台分局右安门派出所民警傅天雷,是首都第一批“穿警服的副书记”。疫情发生以来,傅天雷日夜奔走,为辖区群众筑起抵御疫情的“铜墙铁壁”。

深夜里,护送医护人员回宾馆休息;寒风中,在社区卡口为居民答疑解惑;烈日下,组织群众有序接受核酸检测;雨季里,为社区修起“安心路”。

“每晚下班看着那闪烁的红蓝警灯,就像深夜里的一道光。”护士们说。

红,是热烈与忠诚;蓝,是坚定与深沉。两抹颜色的交织,是宁静祥和的交响。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江城武汉猝不及防。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分局中南警务综合服务站站长刘俊,连续奋战一线70余天,没有回过一次家。

“人生就是要不断超越过去,挑战未来。”曾独自驾驶摩托车穿越罗布泊的他,自学警务英语,经遴选先后两次赴非洲利比里亚参与维和任务。

勇毅果决、无惧无畏,钢多气硬、挑战自我,是一线民警的共同写照。

在刑侦战线摸爬滚打30年的张岩,是河北省秦皇岛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燕赵名探”。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每个重大刑事案件的侦破现场,都少不了张岩的身影。队友们称他为“主心骨”“扛旗者”“领军人”。

他很硬气,喜欢啃“硬骨头”。然而,2020年8月,硬汉张岩被确诊胰腺癌,且已肝转移。

确诊之际,他告诉医生,自己还有很多没完成的任务、未交接的工作,希望等国庆节后处理完再来住院。

“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也想留下最勇敢的身影。”他说。

从一片初心到一生恒心,无数基层民警,以赤色的忠诚、无悔的付出,书写一曲大爱的生命之歌。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口岸,昼夜温差20多摄氏度,全年风力6级以上。

巴彦淖尔市公安局交管支队甘其毛都大队公路巡逻一中队中队长斯日古楞在这里工作了10年。

让中蒙两国司乘人员平安回家,是他最大的心愿。“晴天一身灰,风天满嘴煤。”经年累月,煤灰、粉尘严重侵蚀着斯日古楞的呼吸系统,2010年做了鼻、喉、肺联合手术后,他丧失了嗅觉。

口岸每一条道路上、每一个蒙古包里,都留下了斯日古楞坚毅的身影。他是一棵树,扎根了。

辽宁锦州,也有温暖在流淌。

郊区两间小土房,刘家老少5口,病的病、小的小,挤在不到30平方米的空间里,靠拾垃圾和租种2亩菜地维持生活。

1998年,在部队服役的陈帅开始了对这一家人的帮助。春耕了,他买来菜种,施肥、耕种;夏天热了,他买电扇、拉防晒网防暑降温;入冬了,他送去旧军装、被褥和煤炭;搞养殖,他出钱,帮着盖大棚、买猪仔……

自2004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公安机关,身为锦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特警突击队大队长,他带领尖刀力量,筑起人民群众的安全屏障。

“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把最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陈帅说。

正是一件件简单平凡的小事,织就了无比坚硬的盔甲,为人们抵御了现实的风寒和生活的不易。

在帮助73岁的“流浪汉”王某利解决落户问题后,因其无法想起生日,浙江省长兴县公安局虹星桥派出所民警沈云如为他选择了7月1日作为出生日期。

“这是党的生日,也是我重生的日子。”王某利说。

“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对于户籍民警沈云如来说,这句话意味的是,让没有户口的弱势人员拥有户口,得到医疗、低保、养老等社会保障。

坚守边疆17年,扎根公安基层20年。沈云如一颗红心向党,使命情怀在肩。

这一片坚贞的红心里,也跃动着青春的力量。

1985年出生的宣恒,被誉为情报尖兵,也是寻亲达人。

身为安徽省宣城宁国市公安局情报大队副大队长,他依托“大数据+网格化”优势,每天处理数以万计的涉“疫”数据,保障了全市疫情传播扩散“零发生”。

2015年以来,宣恒成为打拐防拐志愿者,助力120多个失散家庭团圆,帮助180余名残障人员找到家。

让爱照亮回家之路的,还有41岁的河南省南阳市公安局情报指挥联勤中心民警肖振宇。2017年,他加入寻亲志愿者团队,参与公益寻亲600余次,帮助500多个家庭圆梦。

走失10年的新疆女孩得以与家人团聚,一名云南女子被拐21年后得以回家,未出生即遭遇离别的女儿在父亲节与生父团聚……一个个悲喜交加的团圆故事,凝聚着肖振宇每一次争分夺秒的付出和寻找蛛丝马迹的执着。

宣恒与肖振宇身后,成千上万的公安民警和志愿者为着“天下无拐,无失无孤”而拼尽全力。

同样拼尽全力的,还有福建省泉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四大队副大队长苏海福。

这位扫黑先锋的办公室,总是放着装有换洗衣服的背包,随时准备出发。

42岁的苏海福,善于在纷繁的侦查信息中抽丝剥茧,他思维缜密,与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一次次突破他们的心理防线。而他的身心,也经历着高强度、重压力的考验。

2019年12月26日,在案情分析会上,苏海福突然咳出两百多毫升的血。谁也想不到,治疗痊愈出院后,他随即投入工作。

支撑起疲惫身心的,是矢志不渝的情怀、坚韧不拔的力量。

1982年出生的贾铭毅,已在打击犯罪一线奋战了16年。他是战友眼中的“铁人”,是嫌疑人眼中的“多面人”,是群众眼中的“神探”。

2018年春节,万家团圆之际,为缉捕一名重要嫌犯,贾铭毅和战友坐上了南行的飞机;除夕夜,他与战友在蹲守中度过;正月初三凌晨,嫌犯归案。

无论是穷凶极恶的杀人、放火、绑架、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还是盘根错节、嚣张跋扈的黑恶势力犯罪,他们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我们书写他们,因为他们与人民心心相印、血脉相连。

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我们歌颂他们,因为他们紧握正义的利剑,一往无前。

在充满艰辛和未知的道路上,人民警察步履铿锵,信仰弥坚……

·新华社记者 任沁沁 熊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