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旅游业态及新产业模式不断涌现,一个大休闲时代正呼啸而来。《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指出,到2025年,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40亿人次,经营收入超过1.2万亿元。
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就地理位置和内涵而言,安徽就是中国的“书房”,宣纸、徽墨、宣笔、歙砚四宝俱全,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是“镇纸”,美丽的徽派建筑是“笔架”。这也是安徽打造乡村旅游新高地的资本和禀赋。
安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正当其时。我省去年提出,到2027年,打造200个具有3A级以上景区品质的“皖美休闲旅游乡村”、1000个以上市级休闲旅游乡村;建设10个以上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乡村旅游集聚区、2个以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年接待人数达5.5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4500亿元。
再亮亮乡村旅游的“家底”。全省目前拥有47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各地乡村旅游新业态、新打法、新场景层出不穷。泾县打造“村咖”消费新场景。黟县坚持“古村落+新民宿”双轮驱动发展模式,打造1000多家民宿,形成宏村、西递、塔川等八大民宿集群。岳西县发展“一宅两院”特色民宿,实现“农房变客房、乡村变景区、风景变钱景”。
家底丰厚、亮点频现,但也有美中不足。从本质上来说,打造“皖美休闲旅游乡村”,需要选择具有优质乡村旅游资源的区域优先配置产业要素与资源,通过乡村综合发展规划与乡村旅游规划的多规合一统筹协调发展。从现实中来看,各地农旅产业联动融合不足、“短板”明显,规划滞后导致的“城市化乡建”问题突出,“土”味淡薄,千篇一律,难以出圈。
如何接稳这一轮“大流量”,让乡村旅游从“网红”转变为“长红”,从“单次消费”转变为“长期价值创造”?最关键的是科学编制规划,有条件的乡村在编制多规合一的乡村振兴规划时,合理配置旅游资源,推动农旅深层次融合,形成乡村旅游目的地与当地著名旅游景区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的格局。
发展乡村旅游,还要推动多产业协同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同时,不断开发升级特色旅游产品,提高游客粘性,通过提升服务水准、强化营销质效、擦亮独特品牌,让“皖美”乡村完美发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