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向前,民生向暖。让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国之大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质。
为了人民的现代化,才有意义。依靠人民的现代化,才有动力。
踏上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安徽经济总量十年连跨三个万亿元台阶,实现了“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跨越。
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背后,蕴含着“民生为大”的重要密码。
安徽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一项项民生举措不断出台,一个个政策礼包不断送出,一批批惠民工程不断实施。
促就业,夯实民生之本。坚持就业优先导向,发挥产业、就业、创业政策协同作用,积极挖掘培育新就业形态,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今年前9个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0.4万人,同比增长7.9%。
强弱项,补足民生短板。致力于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着力补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短板。
重保障,兜住民生底线。安徽加大社会保障财政投入,拓宽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积极探索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加强社会保障与其他社会政策的衔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办实事,增进民生福祉。安徽每年保持新增财力8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今年,优化整合50项民生实事,最终形成十大类囊括促进就业、社会救助、困难群体救助、教育惠民、卫生健康、环境保护、交通出行、文体服务、城乡建设、公共安全的“民生大礼包”。
听民声,破解民生难题。安徽建立健全群众诉求即收即办机制,确保群众“急难愁盼”有地方说、有部门管、有人帮助解决。
民生改善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答好“民生为大”的时代考题,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必须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既重视“富口袋”又重视“富脑袋”,既看“大多数”、“平均数”又关心“极少数”,切实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生育托育、社会保障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人民至上,民生为大。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我们就一定能凝聚起江淮儿女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谱写更加壮丽的安徽篇章。
(陈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