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高校大学生380件作品同台竞逐“挑战杯”——

创新不止步 挑战不落幕

■ 本报记者 班 慧

版次:06  2024年06月27日

无挑战,不青春。近日,第十一届“挑战杯·华安证券”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安徽工程大学举办,来自省内123所学校的380件作品同台竞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高性能氮化镓芯片”,安徽工程大学的“生物质螺旋碳柔性超级电容器”,皖江工学院的“波浪能源收集器”……参赛的大学生团队意气风发,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握科技创新发展趋势,捕捉重点领域的前沿动态,无数想象中的“黑科技”正在照进现实。

走出“象牙塔”

此次比赛中,安徽农业大学生物制药专业大三学生莫笑天所在的团队带来的《采色乡途——天然色素绘就乡村振兴之路》,一举斩获金奖。

这个项目,源起于一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18年暑假,来自安徽农业大学的实践团队深入皖西某村调研,他们发现,由于水栀子等色素植物原材料开发不合理等问题,造成环境污染,村民收入锐减。

6年来,团队深耕生产基地,不断开展技术攻关,陆续研制出微胶囊和天然抗氧化剂、水提代替醇提、大孔吸附树脂精制3项核心技术,生产无毒无害的天然色素产品,并依托“基地+农户+科研+色素提炼工厂+销售”的模式,对该村进行产业帮扶。“我们的科研成果落了地,为村民提高了收入,我觉得非常有意义。”莫笑天说。

引导学生跳出课堂和课本,了解社会现状、关注社会民生、解决社会问题,是“挑战杯”比赛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高校育人中的重要一环。

“‘挑战杯’比赛不仅注重项目落地情况,更注重对社会价值和实践过程的考察。”因此,莫笑天在比赛时充分阐述了项目从创意到实施的完整过程,为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并强调了团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们通过比赛,鼓励学生带着所学知识走出校园,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进行深刻的社会观察,增强对国情社情的了解,将所学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创新、创意、创造、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上好赛事育人的生动一课。”团省委学校部部长邹永生介绍。

近年来,对标团中央深化改革要求,我省“挑战杯”竞赛持续深化办赛理念、赛程设置等改革,实现由“竞赛导向”向“育人导向”、由“结果导向”向“过程导向”的转变,赛事引导力不断增强,育人成效更加突出。

从赛场走向市场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的赛场,也是投资机构的“猎场”。技术壁垒高筑的硬科技项目,向来是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

在6月20日举行的第十一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项目资本对接会上,芜湖一家投资机构向《量盾智行——量子通信技术赋能车联网信息安全新纪元》项目大方抛出橄榄枝。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22级硕士研究生潘廷亮带来的“量盾智行”项目,将新一代量子通信技术与车联网大数据信息安全防护需求深度融合,研制出基于量子密钥增强的车联网通信系统及产品,以量子通信技术具备不可破解和超高安全性的特点,为车联网提供全新的安全保障方式。这项技术为全国首创。

活动当天,双方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有了资本之翼,或许可以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该项技术能从实验室“飞”到寻常百姓的车里。

“挑战杯”竞赛项目凝结着高校学子的智慧和心血,如何让这些具有商业价值的项目更好更快地从赛场走向市场,造福社会?

为此,团省委搭建“青苗杯”安徽省项目资本对接会等平台,加快成果落地转化。截至目前,“青苗杯”连续举办11年,并与国内外60余家风险投资机构、80余名天使投资人,达成意向投资近6.5亿元,实现融资近2.8亿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175家企业在赛事中孵化成功。

此外,团省委还建立了“挑战杯”“创青春”等创新创业项目库,对参与过“挑战杯”等科创赛事的“种子选手”提供重点服务,以“青创会客厅”“创新创业大讲堂”“创业实战营”“大学生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等品牌活动为抓手,持续跟踪帮扶初创企业发展。

芜湖意策行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龙飞就是受益者之一。2023年3月,在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读大四的陈龙飞,以《点刹成金——汽车制动领域出谋划策的引领者》项目赢得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金奖。

“在国赛中取得好成绩后,芜湖市紫云英人才计划为支持企业发展投入100万元,湾沚区政府与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免费提供办公场地,极大减轻了创业的资金压力,还参加了‘挑战归来话挑战’安徽省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科技创新研修营等丰富的创业交流活动。”陈龙飞介绍,目前,团队已研发多项成果交付市场,公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挑战”永不落幕

2004年,安徽举办了首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至今正好二十载。20年间,参赛学校数、参赛项目数均翻了倍。

在“挑战杯”的磨砺中,一代代青年学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一批批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其中不乏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东超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韩东成这样的青年创业典范。

如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已经成为安徽高校共青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抓手,在源头创新、品牌赛事、交流展示、落地转化四个维度,全过程、全方位提升赛事育人成效。

与此同时,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在不断深化。比如,合肥工业大学开发大量创新创业课程供学生选择,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丰富项目供给,学校创新创业孵化中心落实“链条递进式”的创新创业扶持,多措并举为“挑战杯”竞赛提供坚实支撑和强劲动力。

多方激励之下,我省学子参赛热情不断高涨,成绩也逐年向好。上一届“挑战杯”全国比赛中,安徽学子的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高等级奖项增长300%。

在团省委副书记窦贤琨看来,成绩的进步离不开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青年创新创业工作,科学谋划创业安徽建设,以及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

去年,锚定“建设英才荟萃的人才强省”目标,安徽推出“人才兴皖”工程,“人才30条”迭代升级为4.0版本,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今年,推出40项“创业安徽”活动,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多元化创业服务。全省共青团组织躬身投入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大局,在引导青年投身科技创新中不断出实招、见实效。

“此次比赛已经落幕,但是挑战仍在继续,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永不散场。”窦贤琨表示,接下来,团省委将继续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铺路搭台,助推安徽成为创业青年的追梦之地、科创活力的汇聚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