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委员交上特殊“暑假作业”

■ 本报记者 陈婉婉

版次:10  2023年09月08日

日前,蚌埠医学院迎来学生返校,新的一学年开始了。在同学们交上的五花八门暑假作业中,思政委员的作业格外耀眼——把暑期“三下乡”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收集起来,转化成新学期思政课堂上最新鲜的教材。

2020级卫生管理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校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暑期思政委员专项实践团队长胡芽芽这个暑假跟随着蚌医二附院组织的义诊团队,来到学校对口帮扶村——五河县大新镇郭府村,一起为村民测量血压、血糖,辅助带教老师做影像学检查,发放免费药品,还和实践团队的同学们去村民家里做了一组问卷调研。

“从当地情况来看,缺医少药的问题基本不再;村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就准环境、医疗设备、技术水平等比较满意。但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有所提高。除了加强基层医疗力量,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应提到更重要位置。”从郭府村回校,胡芽芽在笔记本上认真写下了自己的思考,“作为一名学习公共卫生的医学生,不能光在校园里学习专业课,了解群众最真实的想法同样是重要一课。”

继去年在全国高校中率先为本科生、研究生班级全部配备思政委员后,蚌埠医学院就按照“思政课教师的小助手、辅导员思政教育的小帮手、班级思政管理的小能手”的角色定位,不断强化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意识和主体地位,持续提升学生思政委员履职能力。

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蚌医的思政委员们的足迹从第一站郭府村起步,走遍了江淮大地。

实践途中,大学生思政委员们参观了安徽名人馆、创新馆、渡江战役纪念馆、金寨县烈士纪念馆,也曾在凤阳县小岗村实地探究小岗人“敢想敢干,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从何而来。

在该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班思政委员姚若雪满满两本笔记里,有三分之一是关于凤阳小岗村的。调研中,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专门给同学们上了一堂“辅导课”,希望同学们带着问题去探索。“为什么大包干会出现在小岗村?”“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意义如何?”这些在书本上遇到的问题,如今终于在现实中找到了答案。姚若雪说:“一路走来,党的形象在我心中更加立体、更加鲜活,我在更加真切地理解了‘中国共产党好’这句话。”去年,姚若雪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决心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一个假期的调研实践后,她对党的理解更加立体深刻,也更感受到作为大学生思政委员的责任与担当。

在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上,姚若雪跟同学们聊起了自己在渡江战役纪念馆的见闻——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有的烈士牺牲时年仅19岁。她把在纪念馆拍下的视频和照片,播放给同学们看,一起感受革命前辈穿越时空的力量,将之转化为建设健康中国的实际行动。“上这样的思政课,我更有底气。”她笑着说。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这个暑假,与思政委员们同行的,还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教师组成的“导师团”,形成了“思政课教师+带队老师+思政委员”模式组队,开展驻点实践活动,师生合力,共同完成了这份“暑假作业”。

除此之外,蚌医还定期举行理论学习会、学习分享会、经验交流会,帮助思政委员解锁理论宣讲的“正确的打开方式”,发挥朋辈示范效应,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精神动力,在笃信笃行中勇担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