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良渚遗址

东亚最早的国家社会

版次:11  2023年06月06日

良渚遗址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良渚镇,又称良渚遗址群或良渚古城遗址,是良渚文明的都城和良渚文化的核心区,年代为距今5300年至4300年。

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在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其中良渚古城遗址为整个良渚社会的“王城”。自2007年发现并确认良渚古城之后,经过10余年不间断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对良渚古城的结构布局和格局演变已经有了基本认识,古城城址区可分为四重。整个城市系统的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可见良渚先民规划古城之时视野之广阔。遗址先后发现不同阶段的良渚文化房址、成排分布的房屋台基以及石头盲沟组成的排水系统、神庙建筑基址、碳化稻谷堆积等遗迹。

良渚遗址还发掘出土大量玉器、石器、骨器等古代遗存。“玉器被视为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在以钺、璜、镯、璧、琮和玉人、玉龙、玉鹰等共同构成的祭祀礼仪性玉器体系中,除玉琮为良渚文化所特有外,其他主要玉礼器在崧泽社会均已出现。”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叶润清说,无论是主要依赖神权凝聚的崧泽社会,还是集王权神权于一体、王权占主导地位的良渚早期国家,祭祀礼仪活动都是其社会政治生活最重要的内容。

宏大的规模、复杂的城市体系及庞大的建筑工程量等均表明,良渚古城不亚于同时期的古埃及、苏美尔和哈拉帕文明;高等级的墓葬与玉礼器的发现,也证实良渚时期已经出现了统一的神灵信仰和森严的社会等级分化。

良渚遗址是同时期东亚地区规模最大的都邑性遗址,其规模宏大、要素齐全,被誉为“中华第一城”和东亚最早的国家社会。作为实证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古城遗址于201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我国无新石器时代和早期文明时代世界文化遗产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