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东山村遗址

中华文明“第一缕曙光”

版次:11  2023年06月06日

1989年,东山村遗址发现于江苏省张家港市东山村。经过几次发掘,清理出多处房址、灰坑、墓葬,出土文物有石器、陶器、玉器数百件。

东山村遗址相当于崧泽文化的早中期。崧泽遗址墓葬之间主要通过随葬陶器和玉石器的数量显示初步的社会差别,但差距较小。东山村遗址高等级大墓与一般小墓实行分区埋葬。这种分区埋葬现象,在长江下游甚至在全国都是首次发现。

东山村遗址高等级大墓随葬有大型石钺、长条形石锛,可能具有礼器的性质,代表军权或王权。随葬的玉器多,种类有璜、瑷、钺、镯、玦、环、管、珠、坠、凿等,另外还出现了一些新造型的玉器,如环锥形玉饰、钥匙状玉饰、“G”形玉饰、鱼钩形玉饰、带柄钺形玉器等。

随葬品最丰富的90号墓,出土了65件(套)陶、石、玉质文物。墓主在下葬时,身边放着陶缸、陶鬶、陶壶、陶豆等,头边放着两枚大玉玦和一串玉管,颈下佩戴玉璜,耳朵上夹着玉玦挂着耳坠,手腕戴着玉镯,手边和腿旁放着表明身份的石钺,脚边还放着大型石锛。按当时的社会水平,若非一个族群全盛时最高贵的人物,不可能有如此排场,因此考古学家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崧泽王”。这是迄今发现的崧泽文化墓葬中随葬品最多、等级最高的墓葬,力证了中国社会复杂化进程。

“发现高等级墓葬的东山村遗址,和属于高等级祭祀礼仪功能区性质的凌家滩一样,都揭示了崧泽社会金字塔最上层的文化面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叶润清如是说。

崧泽文化早中期大墓与小墓的分区埋葬以及大房址的出现,证明至少在距今5800年前后,社会已有明显的贫富分化,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分层。因此,如果说距今5000年左右中国整体进入了文明社会的“黎明”,那么东山村遗址好比是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