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凌家滩遗址

把中国文明社会提早300年至500年

版次:11  2023年06月06日

1985年,凌家滩遗址发现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自1987年以来,先后开展14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墓地、祭坛、作坊、建筑遗迹、多处居址,以及大批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经测定,凌家滩遗址距今约5800年至5300年,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

2019年,凌家滩遗址被纳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重大课题,并作为长江流域5处区域核心聚落之一被纳入到 “中华文明探源研究”课题中。

新一轮发掘,揭露了大型红烧土遗迹片区,确定该大型红烧土遗迹距今约5500年至5350年,亦即凌家滩最繁盛时期。同时,出土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最大石钺、最大玉璜,以及中国史前考古唯一一件龙首形玉器。首次以确凿的资料证明,遗址核心区经过大规模人工营建。首次发现大型仪式活动相关遗存,证明遗址核心区不仅存在高等级墓地,也是重要仪式活动区。发现迄今唯一的中国史前时代以钺为主要物品的大型仪式活动遗迹,这是钺被确立为权力象征的最早明确证据。

“近年来,以崧泽社会的视野认识凌家滩及类似遗存的功能和性质,成为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叶润清介绍,凌家滩遗址以其体现崧泽社会金字塔顶端的祭坛、墓地、大型公共建筑、内外环壕防御体系和优越位置环境,高度发达的玉石器加工业,明显的社会分层,统一的宗教信仰,被学术界公认为中华文明曙光的典型代表性遗存之一和中华早期文明的代表——良渚古国文明的源头。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认为:“如果说良渚是实证五千年文明的圣地,那么,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和多学科研究的全面开展,凌家滩遗址完全有可能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圣地,把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年代再向前提早300年至5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