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台设备同时登录视频平台,账号被封”冲上微博热搜。
有网友向视频平台客服询问此事,客服表示这是由于超出设备限制导致被封,一般情况下修改密码即可解封,不存在需充值更贵会员才能解封的情况。关于视频平台的热搜并非这一次。就在今年1月底,广东一用户就因“限制投屏”将某视频平台告上法庭。
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优质内容埋单,而会员费用也给视频平台带来了稳定的收入,这样的双赢模式是各方都乐于看到的。但一些视频平台频频陷入“巧立名目”“套娃收费”等质疑,比如,充了高等级会员依旧不能解锁全部内容,想看动画片得充“少儿会员”,想看热门电影还要买一份专门的“观影券”。
视频平台付费观看,是对版权的保护,也是对精品原创内容的支持,更是为了实现视频平台和整个业态的良性发展。然而“精耕细作”式的收费模式是为了服务品质的升级、消费体验的提升,而不是巧立名目、增收费用。有网友抱怨,为了追一部剧,先是充钱购买整部剧的观看资格,再充钱享受高清画质,会员费“一充再充”,体验感也随之一降再降。无论什么时候,诚信经营、尊重用户永不过时。巧立名目从用户身上“薅羊毛”,无异于竭泽而渔。当消费者产生了被“薅羊毛”和被套路的感觉,再次付费的意愿就会降低。如此恶性循环,得到的只有视频平台和用户两败俱伤的局面。
视频平台的收费模式要更加详尽透明,不能中途突然更改条款,或者隐瞒需要额外增添的费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只有将服务内容、标准说清楚,才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掏钱埋单,进而吸引更多用户留在平台。同时,也要坚持“内容为王”,深入调研用户需求,加大作品原创力度,在精品内容的创作与打磨上多花工夫。
唯有在创造更多优质内容、提供更好服务上下更大气力,视频平台方能留住老用户、吸引新用户,赢得用户的长期信任和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