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新春第一会”上,省委书记郑栅洁强调,“今年我们要持续强化雷厉风行的高效作风,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作风实不实、效能高不高,直接影响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也决定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风气和能不能发展、能不能争先进位。去年“新春第一会”以来,全省干部队伍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气质之变。越来越多的单位拉高标杆、主动作为,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办好让群众有感的事情,提供让企业满意的服务,积聚形成了全省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
抓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中央要求看,党中央坚持自我革命,对作风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从实践成效看,“一改两为”深入人心,群众和企业有了更高期盼。从现实需要看,作风积弊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突出表现为“六重六轻”: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重程序轻实效、重加码轻减负、重显绩轻潜绩、重享乐轻奋斗,必须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有的干部坦言基层有“四怕”:怕不接地气的政策,怕心血来潮的活动,怕走马观花的调研,怕无穷无尽的材料。好的作风是抓出来的,好的效能是管出来的。
把握“三严”改会风。严控规格,严控数量,严控时间。省委、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市里需要安排贯彻工作的,可以在充分消化会议精神的基础上抓好贯彻落实,不能不结合实际,照葫芦画瓢,一开了之;在事先了解会议要求情况下,可以立即开续会。市里开完以后,原则上县(市、区)、乡镇(街道)不再层层开会部署。全省性单项工作会议能合并的尽量合并召开。
做到“三不”改文风。拟出台的文件,凡省里以部门或议事机构名义印发的文件,以及中央暂时没有文件、需要有关部门自行制定的文件,除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明确批示要求外,不得随意提请省委、省政府或“两办”发文。凡贯彻省文件需要发文的,发文规格不得随意突破省文件的规格。凡政府职权范围的工作,不得随意要求党政联合形式发文。
增强“三性”改调研之风。增强规范性,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不搞层层陪同,最大限度减少随行人员数量,进一步简化优化工作餐等接待工作。定期督促检查,把督查执行八项规定细则作为改进党风政风的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增强真实性,沉下身子一竿子到底,听真话、察实情,坚决杜绝浮光掠影、浮皮蹭痒式的调研。增强计划性,做到年度有安排、次次有主题、事后有成果,及时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推动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