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小时调解 86万元兑付

■ 本报通讯员 汪超 本报记者 李晓群

版次:10  2023年02月01日

“谢谢法官,这么晚了还在帮我们解决问题。”

“法官辛苦了,事情解决了,可以安心过年了。”

1月17日(腊月二十六)晚上9时,年逾七旬、老年丧子的洛某与“80后”车主王某,在金寨法院斑竹园法庭就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的赔偿事宜达成了调解协议,既为曾经的不幸画上了句号,也深有感触地向法庭连连致谢。

2022年9月,王某丈夫黎某驾驶车辆因操作不当撞至路边护栏,造成同村乘客吕某重伤不治身亡,经交警部门认定,黎某负事故全部责任。在双方无法就赔偿事项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吕某的妻子又意外身故。面对沉重打击,吕某父亲吕某甲、母亲洛某、儿子吕某乙(年仅15岁)承受巨大精神痛苦,一纸诉状将黎某夫妇诉至斑竹园法庭。

收到诉讼材料后,承办法官没有简单地就案办案,考虑到该案双方当事人对立情绪严重,原告方亲属离世后身心受到重创,且诉讼周期较长、判决后巨额赔款恐难以执行到位,双方矛盾无法从根本上予以化解,而黎某涉嫌交通肇事罪案件也正在审理过程中。如能在庭前组织双方就赔付达成协议,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双方诉累,更有利于化解矛盾,实现案结事了。

承办法官第一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调解,但悲愤的原告方与家庭条件有限的被告方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原告诉请113万元与被告愿意赔付85万元,亦存在较大差距。调解工作异常艰难,双方因冲突较大,不愿见面,调解工作一度陷入难境。

承办法官及书记员分别通过电话与双方沟通、进行劝导,从电话沟通到双方见面,历时近两个小时;见面后,赔偿金额双方各执一词,原告情绪激动,法官通过“背靠背”分别调解、“面对面”集中调解,耐心调解两个半小时后,差距从28万元逐步缩小,最终确定赔偿金额为91万元。但支付方式双方亦存在争议,被告刚开始选择首次支付20万元,后期分期付款,经过法官近一个小时的一再做工作,被告终于同意一次性付清。关于车辆座位险2万元谁主张问题,双方再起冲突,经过法官耐心释法明理,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又历时近半个小时。

调解从下午3时持续至夜晚9时,法官为原被告算账、明理、释法,通过情理法的循循善诱,耐心解释,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并明确释明了各自的利弊,诉前调解诉讼费的免除、判决的难以执行、不能取得谅解存在可能判处实刑的风险、孩子的健康成长、邻里的和谐等等。

最终,经过6个小时的倾力调解,矛盾的疙瘩终于慢慢解开,在扣除被告已赔付的5万元丧葬费后,被告两日内一次性赔付给原告因吕某离世造成的各项损失86万元,原告为吕某出具谅解书。

调解结束时,已是满天繁星,打开心结的双方当事人也为辛勤工作的法庭干警连连点赞。次日一早,吕某夫妇履行了全部支付义务。